台股加權.jpg
(線圖來源為 Yahoo 奇摩股市 以下個股線圖亦同)

一年前在大家歷經 COVID-19 病毒驚嚇過後,看到疫苗陸續研發出來對於 2021 年是充滿希望的,但大多數人想必都無法想像(好吧,印度神童可能例外...)病毒竟然可以變種又變種從 Alpha 進展到 Omicron(意外也不意外的跳過了 Xi),即便全人類幾乎空前絕後地攜手互助的情況下,疫情拖到年底還是讓大多數國家頭痛不已,而且確診數又創了一個波段新高。新冠疫情對於 2021 的影響依舊是主導世界各方面走向的主調,伴隨而生的問題則深深影響全球的經濟走向。

新冠疫情.jpg
(上圖擷取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中心的 COVID-19 Map

前陣子票選了 2021 年代表字,大部分民眾出自於受疫情影響而出現大量 WFH 記憶猶新的緣故,票選結果出現頗具代表性的「宅」這個字。但如果僅讓所有參與股市投資的網友來票選的話,我想最有可能脫穎而出的應該是「缺」...
 

大排長榮.jpg

長賜輪.jpg

2020 年因為新冠疫情造成許多主要港口貨櫃去化遲緩的問題延續至 2021 年,國際物流大受影響「缺櫃」的問題依舊無解,再加上三月還發生不可思議的「大排長榮」長賜輪事件,全球航運關鍵要道 -- 蘇伊士運河竟然塞住了,很多公司營收因為「缺料」而無法順利交貨給客戶,一項產品就算湊齊了九成多以上的零組件,少了那幾個便宜又不起眼的小零件依然無法組裝完成出貨,小小螺絲釘的重要性這種過去慣常安慰人的說法這時真讓大家有深刻的體會;台灣第二季最讓大家揪心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影響的則是「缺水」,那段時間每天的重大新聞不再是疫情確診數而是全台各地的水庫還剩下多少水可以再撐幾天,連護國神山也得想方設法去找晶圓廠運作所需要的水,就更別提竹科其他公司甚至一般商家跟居民有多嚴陣以待;五月中活力充沛的獅子會長讓台灣真正體會新冠疫情肆虐的恐懼,而中央跟地方除了四處調度 PCR 檢驗設備跟人力外,最大的問題立即顯現:「缺疫苗」,所幸在日本、美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立陶宛... 等國家的捐助以及台積電、鴻海永齡和慈濟基金會的多方努力下,台灣疫苗施打率總算有些起色;除了對抗疫情之外,我們還得心驚膽戰的面對「缺電」問題,甚至還有成為笑柄的「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的一週大跳電兩次;即便台灣疫情獲得控制,但往常我們經濟高度倚賴的外籍移工卻因為疫情影響而無法順利來台工作,已經有不少企業因為「缺工」的緣故使得產能受到影響,而這問題直到年底也都還沒出現真正的解方,只能一方面增加本勞的聘用另一方面調度海外廠生產來支援了... 

看了以上這些,你還能不認同我說的 2021 年最具代表性的字應該是「缺」嗎?

但不可思議的是就算台灣在 2021 這年缺成這樣,整個市場資金氾濫就是不缺錢,台股加權指數在年終甚至站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一萬八千點大關,除了五月份疫情突然變得好像一發不可收拾那段時間外,幾乎任何時點進場的投資人都能從中賺到錢,更遑論這一年航海王之輩、鋼鐵人之流更是賺得缽滿盆滿,許多初入股市沒多久的新鮮人其報酬率甚至羨煞我們這等投資老鳥,我聽到最誇張的例子是年初兩三百萬在開槓桿的情況下甚至最多讓資產一年內達到上億規模,乍聞此等成績我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台股加權報酬指數.jpg

2021 年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年增率是 27.06%,去年我的資產報酬率則是 60.13%,雖然跟航海王動輒幾十倍報酬率相比根本上不了檯面,但去年落後的部分終於一口起追上來了。過去這兩年對於傳統價值投資人來說是蠻煎熬的一段時日,先是權值股帶頭大漲後來又是航運、鋼鐵等投機性質濃厚的標的群魔亂舞,反倒是營收獲利中規中矩的公司一直不受市場先生青睞,所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看到阿貓阿狗都能跟著雞犬升天,想必都會灰心地以為股市裡只有「大漲的股票」跟「自己持有的股票」這兩種吧。但投資就像是馬拉松一樣,總是會有人跑得比你快比你輕鬆,如果每場比賽都是要跟這些神人較勁,壓力跟挫折絕對是排山倒海,但如果只是跟過去的自己比,即便每場比賽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都不大相同,就算沒有破 PB (個人最佳成績)但只要從中學到一些經驗與教訓作為下一場比賽的養分,即便成績不算理想也不需要為此糾結太久甚至還悶悶不樂讓自己生活都受到影響,畢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如果生活沒有過得更快樂,投資的本意就失去了。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圖.jpg
(資料來源 鉅亨網

這一年大部分投資人都認為資金氾濫是讓台股大漲的主因,但從台灣的出口狀況來看卻也無法忽略大多數以外銷為主的企業確實在基本面的表現上有不錯的成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過去總是有工商大老頻找媒體出來抱怨新台幣太強讓他們的毛利率受到影響,但從上圖看來 2021 年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持續強勢,過去那種靠邀匯率的報導卻不常見於媒體版面。一直以來台灣總有人喊要透過產業升級來提升國際競爭力,從美中貿易戰之後加上各國疫情控制不若台灣良好,且香港發展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箝制讓各國對於中國提升警戒、中國陸續傳出大型知名企業被官方盯上使得未來發展蒙上陰影,除了中國對台軍事威嚇頻率增加的負面影響之外,台灣整體發展似乎受到前面所述的這些因素而有不一樣的表現,而這些顯然都不會是短期影響,基於這些因素我對於往後台灣的經濟發展還蠻有信心的,過去總是台股天花板的萬點大關很有可能會變成以後的地板。

照慣例以下就手上持有的股票做一些簡單的整理:

太醫

0_太醫.jpg

太醫 2021 年還原權息的報酬率是 13.28%,整年度的營收表現跟前一年相比有頗明顯的衰退,公司方面的說法是前一年歐美疫情嚴重造成重症患者大增,公司的明星級產品:密閉式抽痰管跟著大量出貨,所以毛利率表現比較好,但 2021 年因為疫苗普遍施打重症患者減少,客戶消化庫存以及出貨受到缺櫃影響等負面因素,營收對比去年同期幾乎都是衰退獲利自然也就好看不起來。

太醫處分不動產.jpg

過去說要處分的舊廠終於賣掉了勉強算是好消息,太醫 Q3 財報揭露本業營業利益與前一年相比衰退的部分靠業外這一部分補上了,全年度的獲利如果能不比前一年遜色,這筆不動產處分絕對是關鍵。我在 2020 年開始買進太醫的股票,當時看上的是太醫穩定的營收獲利表現,但沒想到只過了一年 "穩定" 就面臨了考驗。我習慣以下列公式簡單估算投報率:

已公布的稅後 EPS x (12 / 公告資料月份 ) x ( 0.76 + 公告資料月份 x 0.02) / 目前股價

上述公式的概念是越前面的數字距離全年實際數值的差異數可能過大,所以打個折是比較保守的作法。當然若想更保守自然可以改成 0.64 跟 0.03 或 0.52 搭配 0.04。太醫這種靠業外來支撐的稅後獲利如果用上面這種公式推算顯然會有澎風的狀況,如果扣除業外後就可以算出頗低投報率的情況,但是什麼原因支撐太醫這種偏高的股價呢?我本來也百思不得其解,看到因為賣廠口袋滿滿的可成公布了重訊:

可成買太醫股票.jpg

可成買太醫的動機有頗多猜測,事實上可成買的股票並不只太醫而已,包括邦特、鐿鈦這些也生產醫療器材的上櫃公司,所以若說是因為太醫管理階層持股偏低吸引可成入主就比較站不住腳。不過這種籌碼因素並不足以支撐我持續看好太醫,在跟手上持股相比價之後,我決定趁可成持續買進的利多支撐逐漸出脫手上持有的太醫股票,至於出售太醫的價金用來買什麼,我在後面會再補充說明。總之。我跟太醫說掰掰了,持有一年半獲利 17.6%左右也算是不錯的成績,如果股價回到五字頭且營收獲利維持水準的話,倒是有機會再續前緣。

玉山金

9_玉山金.jpg

2021 年金控族群整體的風光程度並不遜於半導體或貨櫃航運,不過真的大把大把賺錢的大多是以壽險或證券為主體的金控,前者靠龐大的投資部位跟著資產增值大趨勢而賺錢,後者則透過交投熱絡的股市每天大量交易賺進手續費或發行各種衍生性商品來賺錢,相較之下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則顯得寒磣,利差小加上存放比率又低,不動產放貸雖是放款的大宗卻也是最受到政府 "關愛" 的一塊,且飆漲的房價就算想要靠這塊多賺也得冒更多風險恐非正途。玉山金在大環境不算有利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相對平穩的表現算是難能可貴,也因為過往的優異成績使其本益比偏高,讓 EPS 表現更亮眼的同業顯得遜色許多,但我畢竟比較在意實質獲利的部分,以玉山金的獲利表現看來股價是有比較高一些,這兩年算是我少部分資金的停靠港而已,除非有 2020 年三月那樣大跌的機會我想應該是不會再有加碼的可能。

不過玉山金畢竟不是省油的燈,先前與全家合資成立的全盈支付最近又有跟全聯的全支付合作,"兩全" 強強合作跨越了多項零售場域,玉山身為裡面唯一的金融業成員,相信可從中找到不少著力點開創相關金融服務。但年終也傳出品牌長猝逝令人遺憾的消息,距離前不久科技長也在壯年離世,究竟只是巧合或是玉山為維持高度競爭力而讓高層員工蒙受太多工作壓力呢?也只能繼續觀察看看了

誠泰科技

10_誠泰科技.jpg

誠泰科技是 2021 年我新增加的持股標的。會投資誠泰科技是有點奇怪的機緣,就像是 B 只是陪 A 去參加試鏡結果反倒是 B 錄取一樣,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是也做熱熔膠的大廠德淵,這是因為我在逛投資博覽會經過其攤位時發現熱熔膠應用範圍廣且頗生活化的緣故。至於為何後來沒有選德淵而是誠泰科技呢? 看過兩家公司的財報就不難瞭解其原因了...
 

誠泰科技_1.jpg
(擷取自公司的法說會投影片,以下同)

誠泰科技的產品主要是工業自動化所需要用的熱熔膠,過去一直以為熱熔膠是單純的東西,但看了相關介紹之後才知道不同應用對於熱熔膠的配方要求也不同,各種領域中只要跟接著黏貼有關的需求幾乎都有其著墨之處,加上這種東西很重要但相對整個產品來說成本卻屬低廉,也就是只要不出什麼問題長久合作的客戶都應能持續往來,這對於營收獲利表現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

誠泰科技_2.jpg

網路上能找到誠泰科技的相關資料並不多(大概就公司上櫃前的說明會官方影片),沒什麼人討論且公司也是慣常低調的風格,我也只能從這些少部分的資訊裡大致瞭解公司產品的特色,倒是經雜誌介紹了誠泰科技發展的一些小故事讓我對於公司經營思維有比較稍微深入的認識,也確定這樣的風格正符合我選擇投資標的的原則。年底時試探性地寫了封 email 詢問發言人公司的狀況,結果收到的回覆比我預期還多,以下就是該信的內容摘要:

Q1. 公司近兩個月所公告的營收表現年增率頗讓人滿意,不知是新客戶或原客戶增加拉貨的緣故還是公司反應成本調高售價的關係?
Ans :公司的銷售方式較為分散,近期的營收表現有客戶年前備貨與售價調整貢獻, 一般 12 月或 1 月視春節日期前後不一,會有客戶提前備貨現象。

Q2. 最近很多原物料漲價的消息,不知公司是否能順利將增加的成本順利轉嫁給客戶以確保毛利率表現?
Ans :透過採購政策與售價調整來保持獲利狀況一直是公司的政策目標, 部分原物料漲幅因貨運與供需問題,已呈現不理性的價格,公司無法完全轉嫁,但是已合理反映給客戶,目前已有看到部分原料成本趨勢呈反向的現象,所以未來一年的毛利表現,目前看來是比較樂觀。

Q3. 12/24 公告取得關係人土地使用權資產,這部分是原來就有的租約到期續租嗎?還是公司有擴廠的規劃而新承租呢?
Ans :原本的舊租約,為路竹廠所在廠址用地 (使用已逾 20 年)。

Q4. 關於未來一年公司是否有什麼新的產品或新的業務規劃呢?
Ans :新產品的規劃與推出誠泰一直在進行,公司的銷售市場板塊隨著市場趨勢不斷的調整, 已有幾個新產業板塊表現較突出,也顯現在今年的業績上,2022 年有些板塊或新產品進行中,相信對 2022 年也有一定貢獻; 但 2022 年仍舊是挑戰的一年,疫情對於生產端與銷售端變數與雜音仍多,但對於熱熔膠產業仍是較正面的發展。


誠泰科技身為一個低調的公司且股本又小,說實話要買足我想要的部位且不讓價格有太大波動勢必得曠日廢時,也因為這原因目前誠泰科技在我的持股中佔比並不高,就再看看未來是否還有機會買到夠多夠便宜的誠泰科技股票了。

智基

8_智基.jpg

以志光公職補習班為主體的智基 2021 年報酬率為 14.45%,雖然以其所屬產業性質來看算在合理範圍中,但與我在年初的預期卻有些落差。

智基營收.jpg
(上圖擷取自元大越是贏)

年中除權息前股價曾一度表現優異,只是從第三季開始公司的營收表現就不若之前亮眼,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公司於四月宣布花 1.07 億取得「志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金榜函授補習業務」且在九月開始認列其營收,但九月以後的營收表現相對於前一年度還是衰退!因為個人因素沒有參加智基的股東會,所以上述的疑問只好寫 email 去問發言人,也不知道是否因為沒打過照面的緣故,我的 email 石沈大海一直等不到回覆,實在按捺不住直接電訪解決,以下就是電訪的問答紀錄:

Q1. 2020 年比前年明顯成長的原因? 
Ans :因為當時全球疫情正升溫,遠距上課的方式受到青睞,因為智基在這部分已經有不錯的基礎,所以報名的學員數成長許多;今年(2021 年)則同樣因為疫情的緣故讓大考時程延後,過往都是大考放榜後才有比較明顯的報名人潮,所以今年下半年營收有受到影響。
 
Q2. 依據公告智基九月起開始認列金榜函授的營收,為何公司所公告的營收看來並沒有明顯成長?
Ans :因為我們的業態主要是預收之後才陸續認列,雖然九月就能認列其營收但我們等於從零開始,收購金榜函授的效益在往後數月才會陸續顯現。
 
Q3. 近期大多數公司都陸續調漲工資,這部分對公司有影響嗎?
Ans :這部分對公司的影響都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Q4. 視訊上課如何避免學員側錄影片內容並於網路散佈牟利?
Ans :一人一機的部分公司有設定監看裝置確保不會有此情事發生,另外公司也有人在網路上注意是否有課程錄影散佈的情況,會主動檢舉確保公司的權益。

電訪時發言人的回答算是還蠻客氣的,我推測他不主動回 email 可能是一種過濾投資人的作法(當然也只是我個人善意推測啦),畢竟白紙黑字留下證據的東西還是得有足夠的信賴才比較安全。既然發言人都說營收會陸續回溫,且從 21Q3 的財報看來,公司營收雖然衰退但營業費用也同等減少一些,獲利的表現並不算退步太多,整年度的獲利還是預期可以輕鬆跨過一個資本額的門檻,就耐心等待囉。

永記

7_永記.jpg

永記的年度報酬是...8.56%,對於比牛皮還要皮的永記來說這樣的表現也不那麼出乎意料就是了。股價如止水的原因難道是獲利乏善可陳嗎?如果是因為這原因我也就認了,但 2021 年前三季的獲利表現已經是距離上一次高峰(2016 年)以來最佳成績,且 2016 年時獲利表現好的緣故是產品毛利率達近三成的 29.71%,如今永記卻以 25% 左右的毛利率表現達到相當的獲利成績,其實是相當不容易(況且若把公司於損益認列在股東權益的投資:中鋼構、盛餘反應在一般損益的話,那獲利可是會更優異)。

由於疫情的緣故所以缺席了一年一度的股東會,不過經由朋友的分享取得永記在年末固定舉辦的法說會錄影,從中獲取到的資訊其實也夠讓人放心,以下是法說會的重點整理,沒空看法說會錄影的朋友不妨參考:

1. 永記自 1951 年創立至今已 70 週年。
(這點我為何列入重點呢?這表示塗料這種東西 70 年甚至更久以前就存在,歷經這麼長一段時間還是屹立不搖,那表示接下來 70 年不被取代的機會也是很高)

2. 塗料需求與人口數呈正相關,這也是為何永記在十多年前就往海外拓點的緣故,台灣本土能支撐的塗料市場有其極限。

3. 永記在全亞洲塗料相關企業排行第 25 名,全球排名則是第 64 名。

4. 除了飛機、汽車、粉體塗料(跟既有大廠相較永記並沒有競爭優勢)這些領域以外,永記幾乎都有相關產品。

5. 永記在彩鋼塗料的市佔率達 70% 以上;船舶用塗料部分,永記在國艦國造的政策下,是唯一的本土塗料廠,佔比超過五成;防蝕塗料主要運用在石化產業、橋樑、高架道路、風力發電(需要特別的認證);防火塗料受到台積電、力積電等科技大廠採用,是本土唯一可提供此類產品的塗料廠;地床塗料運用在停車場、食品廠甚至是無塵室;木器塗料目前都是全水性塗料,可用在室內外的木質器具上;高耐候塗料目前的實績有衛武營跟佛光山等處;建築塗料跟調色服務也一直都是永記的強項。

6. 原物料行情持續上漲,但為了確保客戶的需求不受到缺料無法出貨影響,永記採取積極備料的作法因應,財報中存貨增加明顯,主要就是增加原物料庫存。

7. 2021 年營業費用增加主因是海運費用上漲以及研發測試新產品的緣故。

8. 不動產新增台中營業所以及嘉興廠的設備。

9. 近幾年建築業大多頭加上台商回流以及國艦國造都對永記的營運有正面影響;但原物料供應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德州暴風雪導致大範圍缺電)及全球物流受阻使得行情變動大對營運則有負面衝擊。

10. 展望 2022 年,台灣、美國、越南的需求頗正向,而中國則偏弱;原物料供應還是凌亂短期看不出改善的跡象。新產品部分單液防水 PU 與市面上雙液的產品相較雖然價格稍高,但因為可以省工且包裝幾乎無殘留所以可以當作一般廢棄物處理不需要另外找專人處置,客戶接受度頗高;因應新的建築法規新蓋樓房樓板需有隔音層,市面常見的是隔音毯的設計,永記則是提供塗抹式的產品,因施做方便頗受到好評,公司對此項產品未來的營收貢獻很有信心。

永記一直都是低調的公司(連跟公益相關的捐助也都沒看到什麼大張旗鼓的宣揚),從法說會的內容看來公司的營運跟獲利目前都還是處於順風的階段,台灣近來持續在推動危老都更,相信對於建築塗料的需求應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振樺電

6_振樺電.jpg

說老實話我本來對於 2021 年振樺電的表現是不太抱希望的,這樣的想法在參加股東會後也沒太大的改變,直到看到公司公告 Q3 的財報之後才讓我為之驚艷,但也沒想到接下來股價會有一飛沖天之勢讓人驚喜連連。全年度 56.83% 的報酬率幾乎都在十月下旬發生,若選在這時間點以前賣出振樺電股票恐怕會猛搥心肝。在營收跟獲利表現趨於正面的情況下,振樺電開法說會的頻率也比往常高了不少(過往一年才一場,而今 Q4 就每月都一場),法說會後相關新聞也比往常多了些,因為新聞內容多少都有記者加油添醋的情況,所以我特別透過電話跟發言人確認情況,看來大致上都是正向無誤。

以下就電訪內容重點摘錄如下:

1. 因為疫情讓外籍移工不能來台的緣故,公司盡量以現有員工加班的方式因應生產調度。(先前在 LINE 群組裡有網友是振樺電員工,提到公司密集加班為了趕出貨,果然在公布的月營收就得到驗證)。

2. POS 在歐洲、印度、日本都有不錯的回溫表現。LPK(與聯想 Lenovo 合資、總部位於香港的合資公司)引進的訂單都是數量達上萬台的長單,雖因為是直接面對大咖客戶毛利率的表現可能會比過往的通路客戶稍差,但對於營益率表現則是正面的。

3. KIOSK 目前在美國有跟前五大自助倉儲業者中的兩家合作,這部分符合目前社會趨勢,公司頗看好有成長空間。與電商龍頭合作的退換貨機台也貢獻不少,目前 Bitcoin ATM 全美已經有三萬多台,KIOSK 在這部分也有相關營收貢獻。

4. 瑞傳雖有華碩的協助,但受限於缺料的緣故,營收表現受到壓抑,前兩季的毛利率表現也因為瑞傳較低毛利率的產品出貨比重較低而讓整體毛利率表現比較好,未來若瑞傳的網通產品順利出貨會讓毛利率下降一點,但整體獲利表現則會更好。

5. 因為缺料緣故,很多貨只能延後出,原物料掌握度約七成,訂單則看到 2022 Q2 了。公司預估 2022 年營收表現可以有兩位數的增長。
 

振樺電Q3財報.jpg

(上圖擷取自振樺電法說會投影片

6. 目前每年約有 1.6 億的攤銷,2025 年之後會減半對獲利表現會有實質幫助。

2022 年若能持續改善缺料缺工問題,對於振樺電來說應該會是豐收的一年,儘管疫情變化多端後續會有什麼新的發展量誰也不敢把話說死,不過振樺電已經走出營運谷底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湯石

5_湯石.jpg

雖然股價溫吞但湯石在 2021 年竟也有 22.2% 報酬率的表現,我還是在寫這篇投資報告仔細一算才發現這件事。就營運表現上 2021 年湯石對比前一年已經有顯著的增長,況且這還是在缺櫃且原物料成本大漲不少的情況下的成績,若能夠排除這兩個負面因素相信對湯石獲利表現會有更大的助益。中國在九月底發生拉閘限電危機,即便投資的公司中大多有在中國設廠,但乍聽這消息時我第一個擔心的就是湯石,畢竟湯石雖是在台灣掛牌且總公司也設在樹林,但肩負生產重任的兩大廠都在廣東中山,一旦限電等於斷了整個生產流程,幸好公司早就對此有提早準備相關措施,備好了發電設施以備不時之需,事後看來確實也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當然,業外是湯石最大的罩門 -- 大峽谷-KY 帳面一年就跌了 16.5%,且受到中國經濟表現已經減弱的緣故,以中國本土為主要市場的大峽谷獲利表現就明顯衰退許多,往年至少都還有正數的獲利如今幾乎可以斷定難逃虧損命運。股東會上湯董也頗明確提到湯石將會著重在本業上,這是否代表會找人來承接手上的大峽谷持股呢?雖說大峽谷以 LED 為主的照明符合中國對於節電減碳的政策方向,也在試圖切入健康照明領域,但若有人真的願意承接我想湯石應該蠻樂意將其變現的(最好也能像東林那樣賣得不錯的價錢)。

鼎翰

4_鼎翰.jpg

要說 2021 年持股中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持股,非鼎翰莫屬了,全年報酬率僅 7.94% 連牛皮王永記都不如,到底是發生什麼事?!自認對鼎翰的瞭解不夠透徹,原本打算趁股東會時去拜訪一下經營團隊好瞭解這個產業的相關知識,怎料因疫情而延後到七月下旬的股東會前一天就有颱風警報,且好死不死就是擦邊宜蘭,所謂「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仔細想想實在沒必要為此冒著生命危險,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機會。幸好在 11/10 這天(也正好是新任財務主管黃振芳協理就任隔天)特別請假去參加鼎翰在中信證券舉辦的法說會,總算圓了我想更進一步瞭解鼎翰的夢(其實先前也在櫃買中心的線上法說會上看過鼎翰的法說,雖然內容其實不差但因為缺乏互動並無法瞭解更多)。

也因為這一次法說會的經驗,雖然不敢說對於鼎翰及所處的標籤印表機產業增加多少瞭解,但從黃協理以及先前的財務主管鄭懿誠資深協理的解說下,確實有更瞭解鼎翰一些。講到這也許會有人感到納悶,為何一場法說會同時有新舊任財務主管聯袂出席的情況?個人以為 11/10 這場在新任財務主管黃協理上任後隔天就舉辦的法說會算是一場處女秀,主要是讓新任財務主管能馬上體驗法人連番質問的震撼教育,而前任財務主管鄭資協則身兼教練可以立即從旁提供協助。一般說來財務主管會被替換通常不是什麼正面消息,尤其以「職務調整」這種理由換人過往比較常見的理由是原任要離職,為了減緩這類事件對投資人的衝擊,就先以此藉由時間來淡化重要職務離職的負面消息。鄭懿誠協理確實也是離職,只是這離職得搭配令一家公司的重訊來看才完整:

鼎翰換財務主管的原因.jpg

原來鄭懿誠資深協理轉調到台半擔任副總升官了。對於鼎翰不熟悉的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安排,因為台半正是鼎翰的大股東也是分割獨立前的母公司,兩者的關係頗像我之前投資的中碳跟中鋼,公司的高層常有借調或轉任的情況。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強調這次的法說會讓我對於鼎翰頗具信心(當然最主要的信心來源還是公司的財報跟營運表現),整理法說會的重點摘錄如下:

1. 鼎翰旗下兩品牌: TSC 主打高 CP 值,Printronix (2016 年收購) 則是走高階市場。至於 DLS(2019 年收購)則是標籤生產商(標籤生產有地域限制)。

2. 未來攜帶式標籤印表機較有成長性(預估有 7%~8% 的年增率,大於整體的 6%),目前佔鼎翰的營收比重並不高(這部分還是龍頭 Zebra 的強項),但已經是公司著重的發展重點項目。

3. 鼎翰的客戶主分布在 製造、物流、零售 三個領域,目前是固定型(工業型、桌上型但不含攜帶型)的前五大廠。美商 Zebra 主要以歐美市場為主,亞太部分則是持平表現;日商品牌 SATO 及 Toshiba TEC 主要的客戶跟市場都集中在日商跟日本,根據其所公告的相關訊息看來,未來三年兩家公司會以利潤為優先考量而非營收跟市佔;Honeywell 標籤印表機只是其中一個事業單位,佔整個公司量體小,長期發展相對有限。基於前述原因,鼎翰認為在亞太(不含日本)的成長可期,主要的成長來自於印度以及東南亞。

鼎翰市佔率.jpg
(擷取自鼎翰法說會投影片

4. 2021 年營收主要成長來源是物流業客戶的需求所帶動,但因為大環境缺櫃及缺料的影響,為顧及能順利生產出貨鼎翰用較高成本取得料件導致毛利率受到影響。

5. 目前台灣的產能吃緊(Printronix 的產品也是拉回台灣生產,美國保留研發部門而已)透過協力廠協助生產,未來有考慮擴充台灣的產能。(天津廠主要生產較低階的產品)

6. 儘管鼎翰的成長率表現超過同業平均,未來如果有好的標的鼎翰還是會持續透過併購的方式擴充產品線、補足較弱的項目或是拓展新客戶(Zebra 能成長至今日規模也大多是透過併購方式),為確保屆時併購的銀彈充足,應會維持過往的配息政策。

7. 國際級大客戶的標籤印表機標案不會都集中在一家供應商,故鼎翰也有機會與龍頭 Zebra 瓜分這些訂單。鼎翰透過軟體兼容性來增加競爭力,大多數客戶對標籤印表機的識別精準度要求高,也因此不會輕易更換合作廠商,這領域因為進入門檻高故能享有較高的毛利率。近年因為新機型具有較新功能,產品生命週期從過往的五年提前到三年。

8. 對於 2022 年公司有信心可以再成長,但增長幅度則不能確定,毛利率有信心可以改善。

法說會給的相關訊息以及後來公布的營收數字都讓我頗放心,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就把出清太醫取得的價金陸續移往鼎翰,使得鼎翰佔我整體部位的比重提升不少。然而我不能理解何以公司的基本面明明沒什麼問題,何以股價一直有被壓抑的情況,為此我留意好幾週大股東的持股變化:
 

鼎翰籌碼_2.jpg
(上圖取自 神秘金字塔

從上圖可以看出持有超過 400 張的大股東在近兩個月內並沒有賣出其持股,亦即賣壓來自於比較小咖一點的股東。

鼎翰籌碼_1.jpg
(上圖取自元大越是贏)

果然將近 40 日的主力進出情況列出來之後,明顯可以看出主要的賣壓來自於元富證券三重跟城東兩個營業據點,但這樣還是無法解釋他們持續賣出鼎翰的原因(可能他們沒去參加法說會的緣故吧...)。

有人說鼎翰因為毛利率跟過往四成多的表現相比衰退太多(至少同業科誠也還是四成以上),就算本益比偏低也不會受到市場青睞,但這裡由若是稍微認真點的投資人應該就能知道這只是產品組成中包含營收比重高但毛利率低的標籤紙的緣故。只是根據過往的經驗去臆測其他人賣股的理由其實是不容易也沒必要的,既然已經收集不少相關的訊息來建立自己的持股信心,那就感謝這些人願意放棄自己的發財機會吧!

茂順

3_茂順.jpg

2020 年趁著茂順股價拉回至五字頭時將手上持有超過十年的中碳出清,當時單純是比較簡單的投報率所做的決定,畢竟兩家公司我都很熟悉。萬萬沒想到 2021 年茂順營收獲利竟然有令人驚艷的增長,而且這樣的成績還是我投資茂順以來從未經歷過的。

茂順的好成績多少有天時、地利的影響,不過這也得靠茂順平常奠定的好基礎才能有這樣的機運,前三季的 EPS 5.18 已經是近幾年全年獲利的水準,Q4 每個月份的營收表現還逐月增加,也輕鬆破了單季 10 億的門檻,沒意外的話應該是歷年來最佳的獲利表現了,也難怪股東會上看到平常就笑瞇瞇的發言人薛經理笑容更加燦爛。但也正如前面所說,既然 2021 年的好成績是天時地利催化所促成,到了新的年度是否能夠延續呢? 況且九月底,十月初中國拉閘限電影響頗大,當時連薛經理回覆 email 的口吻也不難發覺這事件對於公司營運確實有立即性的威脅,所幸靠著生產時程的調度也算是平安度過這場危機。

茂順獲利表現.jpg
(上圖擷取自茂順法說會投影片

儘管 2021 年算是茂順的豐收年但相信也有不少人會擔心這樣的榮景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法說會後的相關新聞有提到茂順的訂單已經排到 2022/07 了,這次的法說會我並沒有參加,訂單已經排到七月這樣的說法實在"太聳動",我還特別跟發言人薛經理確認其真實性,結果也獲得證實,只是這樣的好消息也有個需要擔心的地方:2022/07 前的訂單採用的是 2021 第四季調漲後的新報價,(2022/07 之後的訂單才適用再調漲的報價)但近來原物料行情走升、缺工讓薪資成本增加還有缺櫃的情況是否讓運費也有再調漲的可能... 這些問題都沒人說得準,若持續惡化就可能會讓原本頗漂亮的毛利率表現蒙上一層陰影,反之如果前述情況有一兩項改善,對於毛利率絕對是正面影響,

裕融

2_裕融.jpg

過往一直保持低調的裕融在 2021 年做了大膽的嘗試:公布財測。第一時間看到這樣的消息我趕緊截圖甚至還放上粉絲頁做紀念。公司方面說這麼做是為了增加營運透明度,但其實裕融不僅每個月公布前一個月的營收數字跟各項業務佔比,也都同時宣佈了稅後獲利,對比同業中租跟和潤根本沒做到這麼迅速又詳實,這麼做或許多少有要提振一下裕融在租賃三雄中的地位。

裕融財測首發.jpg

即便財測本身實在看不出保守,事後驗證其準確度幾乎就是實際獲利的低標,對我這個持有裕融超過十五年的資深股東來說,想當初買進裕融時他一年的 EPS 可不到兩元,如今每個月的 EPS 就已經快達過去一年的水準(更別提這還是配股後的結果),這樣的表現真是讓我滿意極了,也因為這樣的好成績讓裕融在 2021 年的投報率有超過 100% 的優異表現。

裕融營收.jpg
(數值資料取自公開資訊觀測站-各項產品業務營收統計表,"各項產品業務營收統計表" 並非必要申報項目,中租跟和潤就沒申報這些資料)

或許有些投資人會拿租賃三雄各月份的營收成長比率來論斷裕融 2021 年的表現只能說是敬陪末座,如果單以各項業務營收數值加總來看確實是如此,但因為轉投資子公司格上租車的緣故,裕融申報的營收其實也包括汽車租賃的部分,受到疫情影響國內旅遊其實也受到不小衝擊,況且短期租賃帶來的獲利並非與其營收比重相當。

裕融分項營收同比年增率.jpg

如上表,若把每項業務拆開來計算當月營收年增率,其實就不難發現性質跟中租、和潤相近的幾項業務年增率表現就頗優異,裕融的好表現可是真材實料。

近來比較受媒體矚目的業務是裕電的充電樁設置,但就效益來看即便再樂觀的預估也很難期待這部分的業務會帶來多少實質收益,就眼前的情況來看電動車未來的發展是可以確立,大家都在卡位裕電是否能脫穎而出?目前我是認為還不明朗,但身為國內兩大汽車集團之一的裕隆勢必無法眼睜睜看別人搶走這塊大餅,若傾整個集團來拼搏應該能有番成績。旗下另一家表現優異的子公司--新鑫也有了不一樣的轉變,公開發行顯然是有更大的雄心壯志,未來如果能上市籌資相信對裕融絕對是如虎添翼!

鉅祥

1_鉅祥.jpg

登楞!2021 年度 MVP,讓我們歡迎報酬率達 275.36% 的鉅祥上台領獎!去年的投資報告我說深入了解後益發覺得鉅祥根本不是未經琢磨的璞玉,而是被故意埋在沙子裡的珍珠」,從不知道自己真能鐵口直斷(不然拎北一定歐印啊!),當時只覺得鉅祥的股價相對其淨值稍微委屈了點,實在沒預料到這...麼...委...屈!這一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營收的成長幅度,三成多的年增率加上毛利率不降反逐季走升的優異表現,前三季的獲利表現已經快是前一整年獲利的兩倍。

鉅祥當沖交易狀況.jpg
(上圖擷取自每月當日沖銷交易標的及統計

不容否認鉅祥股價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有巨大漲幅(跟貨櫃三雄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純粹跟鉅祥往常的表現相比)財經媒體、(不管有牌或沒牌的)投顧分析以及更關鍵的當沖交易更是重大推手:以一家資本額僅 18.5 億的公司,一半持股又集中在大股東的手上,一天的成交量竟可達兩三萬張,有時日成交量甚至比玉山金控還高,真是令人咋舌。

只是股價的好表現也得有強勁的營收、獲利增長當後盾才能維持不墜,前幾天因為股價波動過大變成注意股票,鉅祥被迫公告前一個月(2021/11)的獲利情況,初見這公告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鉅祥202111自結獲利.jpg
(擷取自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與公告)

我承認自從鉅祥股價破六十之後股價波動對我的心情就有些影響,看到宣布的 11 月自結獲利是這種數字讓我深受打擊,第一時間就寫 email 去問發言人,實際得到回覆時新聞也已經出現在網路上了(可見詢問的熱度有多高,發言人乾脆畢其功於一役),妙的是本以為會有一堆不明就裡的投資人隔天會殺出手中持股,結果出乎意料地平靜,顯然是我小看了其他鉅祥的股東了。

這段時間以來我陸續跟在股東會認識的朋友交流,就他所知鉅祥大多數員工以及他所認識的幾個有買進鉅祥的朋友幾乎都在這一波漲勢中陸續賣掉手上的持股,大概只有我們兩個還堅信鉅祥未來的發展不僅如此。其實從一些相關報導不難料到鉅祥這一波大漲除了營收獲利表現真的亮眼之外,最主要還是打了蘋果光的緣故,身為重要媒介的大立光這一年的表現雖乏善可陳甚至還掉了股王寶座,但終究還是在光學鏡頭這一領域的第一把交椅,鉅祥能成為大立光的重要零件供應商就是實力的肯定了,事實上在大立光於法說會上宣布成立專做車用鏡頭模組的大根光學,我腦海中立即閃現鉅祥的車載鏡頭業務,當初鉅祥股東會後跟公司高層聊天時就聽他們提到鉅祥車載鏡頭除了高度自動化生產的特點,零件自製比率高也是他們的競爭優勢,唯獨少數關鍵零件必須外購,而這其中就有一項--光學鏡片,如果雙方已經在音圈馬達 VCM 上有密切合作關係,相信大立光不會不知道鉅祥已經努力一段時間研發車載鏡頭的成果,如此一來應該可以合理推測雙方確實很有可能在大根光學有更多合作機會才是。

先前法說會上林總經理有提到公司原本的電鍍技術跟日本相比精密度還有不小差距,也因為這個緣故失去接更高階訂單的機會,公司已經著手引進這樣高階的電鍍技術,預期未來可以在毛利率提升上有相當的助益。與鉅祥的呂顧問聊天時他也有提到這件事,而且實際的進展比我預估的快了許多,相信不久就會有好消息才是。儘管鉅祥因為短期股價大漲而在近日有持續拉回的情況,但對於未來的鉅祥我是更具信心了!
 

展望 2022 年好像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各國都有通膨變嚴重的趨勢,連美國都明確表明要透過減少購債以及升息來因應,雖說台灣在這一波疫情帶動的全球經濟變動中逆勢突圍,美國緊縮貨幣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我們央行的決策,再加上電力供應問題就算公投三接沒通過,隨著台商回流、增加在地投資也很難說中長期不會有電力吃緊的考驗。檢視手上的持股,財務狀況都在高標,相信就算景氣真的反轉,應該能比同業更有能力挺住才是。不過也因為有這層顧慮在,接下來我應該會盡量保留手上的現金部位以等待好機會降臨。

後記:撰寫這篇投資報告花的時間比我預期還久,這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才九年級的兒子突然心血來潮想看看我寫的"作文",要順便幫我校稿。以他這樣一個小毛頭對於投資根本就連菜鳥的資格都搆不上竟想要看懂我寫的東西?!想當然爾他一邊看有沒有錯別字或語句不通順的地方之外,更多時候是問我某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一個很會教別人的人,常常無法把答案侷限在一個範圍,很容易就一股腦把自己知道的都講出來,說也奇怪,過往問我功課而我的回答常讓他哈欠連連的情況卻沒有在這時候出現,反倒是看他邊聽眼睛有在發亮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花了很多時間跟他解釋我寫的東西的意思,就這樣蹉跎了不少可以寫文的時間,但...心裡頭蠻高興的,雖然言之過早但似乎能找到傳人喔~

 

arrow
arrow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