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3加權指數.jpg

2023 年台股加權指數從 14137.69 點上漲至 17930.81 點,漲幅達 26.83%;報酬指數從 29388.80 點上漲至 38641.20 點,漲幅更達 31.48%,在 Fed 持續維持利率高檔的情況下,股市能有這樣的表現想必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

報酬指數.jpg

這一年我的投資部位淨值增長了 34.75%(自 2004 年至今的年化報酬率則為 16.78%),小贏報酬指數一點點,金額雖然是增加了不少,但隨著整個資產的部位增大,報酬率要增加幾個百分點可不簡單,況且我還是個"懶惰"的投資人,在不怎麼變換持股內容的情況下要有好的報酬表現,也只能靠所投資的這些公司股價能否受到其他投資人青睞決定了。

回顧這一整年,若問任何一個投資人最不能忽視的題材是什麼?我想答案十之八九是... AI,尤其 ChatGPT 橫空出世幾乎成了 AI 的代名詞,除了 NVIDIA 成了全球投資人追捧的對象,在台灣也帶動了台積電以及 AI 伺服器概念股跟著雞犬升天(近期還有 AI PC,雖然很多人都還搞不懂這是什麼,相關類股先漲再說)。雖然我早知道台灣已經有緯穎、廣達這些公司靠著生產白牌伺服器在全球伺服器佔有一席之地,但卻萬萬沒想到連緯創這樣的牛皮股竟也有飆漲的一天。猶記得年初我的重訓教練從他另一個學員那邊得到建議,他問我投資緯創 OK 嗎?儘管當時我對於緯創的未來性感到存疑,考量其堪稱穩定的獲利表現以及合理的本益比,還有最實際的股息殖利率,我還是認同把緯創列入這位平常對股票投資根本是大外行的重訓教練持股名單中。當然最後結果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了,不到 30 元買進的緯創竟然沒多久就搭上特快車一路往北,教練共買了兩張,分別在 6X 跟 12X 賣出,報酬率非常令人羨慕。

AI崛起.jpg
(這張圖就是透過 Bing 的 AI 繪圖產出的,僅給一兩句話提示就能產出這樣的圖片,真的很不可思議)

過往總是會有新的題材讓投資人興奮,對未來充滿各種想像也反應在對應的公司股價上,像前不久的元宇宙,更早之前的石墨烯,每一個新題材出現都讓人感覺未來世界將因而改頭換面,但最後大多只是曇花一現,沒多久就被更新穎的題材輾壓。這次的 AI 也會走同樣老路嗎? 很多財經雜誌都持續報導 AI 對於某些職業將有天翻地覆的衝擊,我自認對 AI 的瞭解還算粗淺,目前為止使用 ChatGPT、Bing、Bard 這些 AI 的經驗也很有限,但我確實認為這次 AI 就算僅維持目前的進步速度,沒多久也能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也許連人們的投資方式也會受到相當程度影響)。即便如此是否就代表檯面上這些 AI 受惠族群能一直笑傲江湖呢? 回想過去手機、筆電、PC 的發展,任何大熱門最終都還是歸於平淡,若要長期投資仍應隨時注意風吹草動。(不認同的網友就當我是酸葡萄心理吧)

2023 投資報告
(圖片來源:博客來

隨著 Fed 升息的油門不再重踩,本年度僅次於 AI 題材最被投資人注意的投資標的無疑是債券 ETF。尤其當 Fed 停止升息之後,身邊朋友不論是投資新手或老手都詢問過我對這類投資標的的意見。純就學理來看債券的價格跟殖利率是相反走勢:殖利率走低債券價格走高,反之殖利率走高債券價格走低,就像翹翹板一樣。所以先前當 Fed 不斷調高利率,已經持有債券或投資債券 ETF 的人只能眼巴巴看著債券價格或淨值不斷下跌,每一回都會有人臆測升息循環是否到了尾聲,因為這也表示債券價格谷底態勢確定。如今 Fed 甚至還預告 2024 年將至少會有三次降息,這種已經把答案告訴你的考題,無疑是人人都能考高分的保證,主考官報答案給你抄,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既然理論如此,各專家學者也沒提出負面的意見,熱錢自然湧入也就沒什麼好大驚小怪。但綜觀古今中外散戶投資的歷史,幾乎沒有大多數人一面倒的看好投資某類標的,最終都能滿載而歸且安全下莊的情況,債券 ETF 會是例外嗎? 如果投資的標的是美國政府公債,憑我的能力確實無法說出這樣的投資會有什麼意外的情況,因此我沒有理由阻止這些朋友投資這類標的,只能稍微提醒不要重押、全押,還是要有點風險意識。腦中總還是會跑出那句「沒意外的話意外就要發生了」。

2023 投資報告
(圖片來源:元氣網

另一個也算熱門的話題是"瘦瘦筆",一種原先用來作為第二型糖尿病患治療的針劑卻受到減肥界厚愛,使得原本知名度不高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變得聲名大噪,也帶動了其股價飆漲甚至讓市值超越了奢侈品集團 LVMH 成了歐洲市值最高的企業。其實當我知道這產品時它早已紅透半邊天了,要不是因為這瘦瘦筆紅到讓好些因為專做肥胖者生意的企業股價紛紛下ˋ跌,自認為生活飲食習慣還算不差的我可能真的無從知道這產品的存在。肥胖引起的問題毋庸置疑,有肥胖困擾的人在全球所佔的人口比重也越來越高,已開發國家中尤其以美國為最,可見若真的有藥品療效明顯且沒有什麼副作用,將能帶來多大的正面助益。不過目前瘦瘦筆價格不斐,要不是口袋夠深恐怕也無力負擔這樣的額外支出,所幸有越來越多藥廠紛紛表態想進來分杯羹,在人們普遍還無法抗拒美食甚至垃圾食物之前,這也許是對世界頗有利的發展,畢竟這樣也能減少很醫療支出以及碳排。

2023 投資報告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這一年除了已經拖沓一年十個月的烏俄戰爭看不到戰火止息的跡象,十月時竟又發生了以巴衝突(或者該說以哈衝突),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再度攀高,連帶引起近期的紅海危機,再度使原本因為運量供給過剩的航運族群又有漲價題材可供發揮,連帶地讓原本被壓抑的通膨有增溫的藉口,相信對於非航運公司投資人而言,這些都不是令人樂見的發展。地緣政治風險無疑是近些年對全球經濟影響頗鉅的關鍵因素,這同樣又連動影響各國的政治氛圍,對於政治的穩定性有非常大的威脅,況且到了 2024 年全球將有 60 多國陸續舉辦該國領袖的選舉,對於還在衝突中的烏俄、以巴是該站在哪邊,又是否該繼續給予支持,這樣的決策除了影響戰爭的發展也可能危機該國執政當局是否能繼續執政的重要因子,這樣的不穩定到了 2024 年恐怕只有更加劇而無減緩的可能,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是應當持續注意的重要議題。

2023 投資報告
(圖片來源:社企流

另外影響全球關於碳排放的重要會議--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28 落幕,雖說減碳這件事已經談了這麼多年,很多國家煞有介事的發表一堆施政方針(就像我們的政府搞綠能這麼久,結果還被評比為倒數第七),真正落實的恐怕只有歐洲幾個先進國家。但科學家已經確定 2023 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各種因為暖化帶來的災害也越來越多,對比地緣政治的影響有區域限制,全球暖化則是人人有獎,再不認真面對不只窮國倒楣,富國同樣得處理天災帶來的巨大損失。現實的嚴峻讓國際級保險公司也不得不做出對應的處置,可以預期未來若不能將氣候變異造成的天災風險轉嫁,企業在經營上勢必變得保守,這對全球經濟發展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想當然爾將有越來越多國家或跨國企業得面對後續的改變:碳盤查、碳捕捉、碳權交易、碳中和... 與碳相關的各種相關議題帶來考驗也帶來商機,身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上這個課題絕對不容忽視。

2023 投資報告
(圖片來源:鉅亨網

最後,讓人感到傷心但其實大多也早已有心理準備,波克夏最受人景仰的兩大支柱之一查理‧蒙格於 2023/11/28 與世長辭,僅差一個多月就能過百歲生日(華人都說年紀逢九特別要注意,還真有點道理)。雖然提到波克夏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巴菲特,但若也認識蒙格的人相信對於蒙格的景仰與崇拜絕對不下於巴菲特。也許是律師的特質使然,蒙格口才辨給且思路清晰,很多問題他總能直指核心並給出一針見血的評論。他主張要跨領域學習且該終生學習,他有強烈的道德感,對於看不慣的事物也不在意別人眼光總會給予犀利的批判,儘管他的財富跟巴菲特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也無損於大家對他的敬佩。我相信波克夏在之後依然能平順地運行,但對於自稱已經進入延長賽的巴菲特而言,摯友的過世應有不小的影響,至少 2024 年波克夏的股東會上就只剩巴菲特能回答股東的提問,即便過去蒙格常說的經典名句「我沒什麼好補充的」,但少了這位好友坐鎮心中想必不好受。

不論多麼富有,多麼傲人的功勳,終有告別人世的一天,這應是上帝最公平的安排。



照慣例,以下就依據持股所佔整體部位的比重由高至低大略說明其表現及對於未來發展的看法(年度報酬率計算包含權息):

※鉅祥

鉅祥.jpg
(圖片來源:yahoo!股市,以下所採 K 線圖皆同不再贅述)

今年投資績效勉強能贏過報酬指數最大的功臣非鉅祥莫屬,暌違整整兩年的時間股價又得以挑戰前波高點。單從鉅祥今年的營收獲利表現,如同身邊幾個朋友問我的那樣「明明都衰退,股價為什麼會漲?」,不諱言若我沒持有鉅祥,我心中的疑問絕對也是如此。投資股票的人都知道股價反應的是未來而非過去,所以能合理解釋鉅祥這兩個多月來股價何以能飆升的關鍵只有 10/27 所公告的這個重大訊息:購置新廠房。其實經營團隊早已透露要購置廠房或土地來擴充引進的日本電鍍技術,但可以預期所購置標的屬性差異將會讓這項投資有不等程度的時間價值:買的若是素地,那得申請環評、規劃廠房、動工蓋廠、取得使用執照還有最不容易取得的電鍍執照,一整套下來可能得耗時數年,但如今買的是一座既有廠房,而且是距完工啟用僅約十年還算新的廠房,最重要的是距離目前既有的廠區不遠且已經擁有電鍍執照,只要稍微整理並重新配置產線就能開始運作,幾乎可說是最佳的結果(公司也預計 2024 下半年即可開始運作)。

鉅祥買廠_1.jpg
(資料來源:鉅祥法說會投影片

鉅祥買廠_2.jpg

鉅祥買廠_3.jpg

鉅祥買廠_4.jpg

因應這個不動產投資公司已經宣布要同時透過現金增資(預計六億,但目前看來實際金額有機會超過八億)以及發行可轉換公司債(預計十億)來籌資,我估算對於股本的稀釋程度約 12~15% 左右。有網友針對鉅祥的籌資詢問我的看法,以下就直接將提問內容及我的答覆在這邊再貼一次:

網友問:

  • 版主,您好,請問您如何評論此次的現增及可轉債發行案?對於未來的評論?另外因為有傳聞公司跨入生技產業?傳聞是減肥針?請問您是否有這方面消息?謝謝您

我的答覆:

通常投資人對於上市櫃公司發行現金增資或可轉換公司債看法可分成兩類:喜歡做價差的投資人會給予肯定,偏好長期投資的則會心中警鈴大作。會有這樣頗極端的反應也不難理解,多數投資前輩也都警告過這兩種籌資行為 (尤其是可轉債) 往往藏有些貓膩,這對不同投資性質的人就有不同的影響。針對鉅祥的籌資行為,想必目的比起一般所謂「改善財務狀況」是明確許多,擺明就是為了收購位於桃園觀音現已存在具有電鍍執照的廠房。現增與可轉債雙管齊下的總籌資目標金額也與雙方議定的收購價格相當。

所以我對於這次鉅祥的籌資目的是認同的。

依據性質差異,現金增資所訂的認購價格多會低於市價,這往往會讓原有股東有套利空間而讓股價拉回;可轉債所訂的轉換價對於市場而言帶有宣示意味,因投資人多認為公司發可轉債的目的就是要讓可轉債持有人屆時能以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成股票,公司就不需要另外籌資來還這筆錢,因此若能透過利多消息將轉換價格拉高,對公司是比較有利,當投資人有此預期心理自然也帶動股價推升。

鉅祥幾乎同時辦理這兩項籌資行動,顯然是不想讓股價有太大的波動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也讓兩種籌資行為的利弊取得一個平衡,這點我也是給予肯定。

至於未來發展,依據公司對於這個新廠的規劃,首先是原先必須委外的電鍍加工可以收回自行處理,還可以透過由日本技轉的電鍍技術增加客戶跟鉅祥合作的意願。新廠房的空間夠大也足以讓新的產線做好規劃,對於未來生產效率有提升作用。幾乎可以預期因為這個新廠的購置對於鉅祥未來的營收獲利成長有明顯助益。

至於跨入生技協助生產瘦瘦筆,據我打聽到的消息,確實有這麼回事,而且毛利率表現還不錯。

對了,在一個投資討論群組裡面有人將鉅祥暱稱為小健策(單就公司成立時間、股本來看,鉅祥輩份是比較大的,但論市值...只能甘於做小),如果對比健策過去幾年的發展確實可以看出鉅祥現今的佈局有點健策的影子,但願後續股價發展也能走同樣的路。

※裕融
裕融.jpg

這一年裕融的獲利表現還算符合預期,不過最後兩三個月的單月獲利有些衰退,從法說會所揭露的資訊看來多少受到遲滯率稍微增加的影響,另外從營收的年增率看來也比同業(中租、和潤)稍微遜色了些,是否因為大環境景氣變動的緣故讓裕融在授信變得較為保守,假使真是這個原因那我倒能欣然接受,畢竟租賃這種生意小心賺不要踩到大雷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年末配合整個集團的政策,原先中國的汽車金融公司轉賣給北京的車廠,整體算來這筆投資應該是小虧做結。這樣的結果相信也沒多少人感到意外,東風裕隆在中國因為納智捷銷售成績慘澹,雙方的合作早就看得出來不會有下文,既然沒有主機廠的支援汽車金融自然就沒什麼業務能做,即便後來說要轉中古車業務發展也不如預期(也許因為中國的汽車賣得比較便宜,中古車變得沒什麼吸引力)。也因為這部分營收本來就不大,如今收掉預期也不會有影響。

倒是年中裕融花了近十億取得 Line TAXI 母公司筋斗雲超過半數的股權這個動作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行事一向小心翼翼的裕融竟也有這麼大動作的一天。但話又說回來,這樣的佈局卻也不須感到意外,只要是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來,裕融從以前到現在整個發展方式簡單一個字就是...「抄」!

電影食神對白.jpg
(圖片來源:電影「食神」截圖)

租賃這個領域能有什麼發展?就看龍頭中租怎麼做;汽車服務這一塊還可以做哪些?學老大哥和泰就不會錯。要說裕融沒志氣沒膽子走自己的路嗎?然而裕融卻也從中找到兩個老大不太能施力的點,比起中租,裕融有母集團裕隆完整的汽車相關資源可提供奧援;跟和泰相比,落後的品牌市佔率也讓裕融很早就知道不能完全依賴裕隆奶水的餵養,早早就跟其他汽機車品牌合作,既然整個市場的餅還大到吃不完,身為股東對裕融目前的策略我是還認同。至於未來一年的發展,在我去台北車展逛了一下,隨著納智捷跟日產新款電動車的推出,再配合裕電充電樁的佈局,還是有值得期待之處。

2023 投資報告
(Luxgen n7 身為國產第一台電動車,如果能重新擦亮納智捷品牌,那對未來裕融的新車分期業務肯定會有幫助)

2023 投資報告

2023 投資報告
(日產即將推出的新車款 ARIYA 看來也很有吸引力,如果能賣得好裕融同樣也能沾光)

2023 投資報告
(裕電俥電目前還處於開疆闢土階段,只要路上跑的電動車比例越來越高,這部分的生意應該是指日可待)

※鼎翰
鼎翰.jpg
先前還在為鼎翰的低本益比感到忿忿不平,儘管目前的本益比也算低,但至少算有點起色,身為第三大持股且有四成多的漲幅著實對我整體的投報率有不小的幫助。

今年四月下旬因為鼎翰股價出現明顯回檔而平常不太動的誠泰科技竟然莫名大漲,如此一來一往該怎麼操作自然不用多想,本來就持有不多的誠泰科技直接出清換股。鼎翰在第二季宣布併購的波蘭 MGN 也是主要業務在標籤紙的公司,不過在法說會上聽了公司的說明後才知道 MGN 跟先前併購的 DLS 主要業務並不太相同,MGN 主要的標籤是應用在商品貼標上,所以鼎翰表示未來會建置相關產線用來拓展 MGN 在標籤印表機上的空白標籤紙業務。在標籤印表機的銷售部分,今年增加工業印表機的營收佔比,主要來自於歐洲方面的需求,至於攜帶型的部分則明顯變少,因去年同期有掌握到美系競爭對手備貨不足,鼎翰藉此搶了先機而增加這部分的出貨,如今專案性質的攜帶型產品需求減少且對手也補上了空缺,所以攜帶型產品的營收佔比下降。儘管工業型產品的毛利率較高,但占營收比重也不低的標籤紙隨著原物料價格處於下降趨勢,使得整體毛利率表現僅有微幅增長。

八月時公司在法說會中對於下半年的營收還算樂觀,主要是基於過去經驗鼎翰認為標籤印表機對於客戶而言是週期性的資本支出,當年度的相關預算都已經確立,所以越靠近年底客戶將會更有可能為了消化預算而下單採購。只是待時序到了十一月的法說時,公司一改先前樂觀的說法,陳總經理神情嚴肅地說道今年客戶消化預算的情況「不明顯」,也因為這個改變讓我在法說會前後對於在 23X 加碼買進鼎翰究竟是否恰當產生了疑慮(其實把時間拉長來看這不該是個問題,但如果預期營收衰退會讓股價下跌,顯然就沒必要急著買進,是吧?)。但詭異的是當 12 月初公告 11 月的營收時,月增率跟年增率竟都還有個位數的增長,當下我確實感到吃驚,儘管知道鼎翰的經營階層也是那種愛走低調保守路線的類型,但預期會不好卻還有正增長,我就不知道該抱怎樣的期待才對了。

法說會同時提到 Q3 的營業費用因為併購 MGN 有財務顧問等相關費用認列,所以營益率表現稍微差了點,這在 Q4 會恢復正常,但同時陳總也提到公司對於未來的規劃很明確,尤其為了增進營運效能對於軟體的相關投資會持續進行,從陳總的語氣跟神情感受得到公司對於這部分相當重視。會後還得到一些我認為頗實用的資訊:鼎翰與鎖定的美系競爭對手有重疊性頗高的客戶,所以通路商都會備有兩家公司的產品供客戶選擇,但競爭對手近來有明顯的塞貨情況,造成通路商有比較多資金卡在這些貨品上,對於鼎翰產品的採購出現一些排擠效應,這也是鼎翰對於後市看得比較保守的原因(但客戶如果就是要 CP 值高的鼎翰產品,難道通路商寧願賠錢賣美系高價品?不會吧...),至於這部分何時獲得改善,就待下回法說會才有辦法知道。

但無論如何看得出來鼎翰對於獲利表現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把握,我認為估計 EPS 長期維持在 16 元以上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茂順
茂順.jpg

茂順前三季毛利率高達 41.38%,獲利達 EPS 9.41 元,表現已經超越過去任何一年全年的水準,照理股價應該不斷攀高(上半年也確實是如此),但到了下半年卻勢頭不再。
 

茂順營收.jpg
(圖片來源:yahoo!股市)

從上面月營收圖表不難看出讓股價反轉最大的原因,先是年增率縮減,接著各月實際營收也逐月減少,少了美好想像空間先前進來炒短的資金當然急著撤出,股價自然就沒什麼激情表現的機會。大多數公司在去年都有客戶補庫存造成強勁拉貨的情況,但到了 2023 年反倒變成客戶去化庫存不敢下單,但茂順上半年的營收表現卻沒有類似情況,一般解讀為歐系客戶因為先前該區域的供應商受到當地經濟疲弱影響而退出市場,或者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各大廠有必要在不同區域尋求第二供應商的必要性,先前因為疫情導致缺工的茂順在年初補足勞動力缺口,又正巧遇到這樣的機會才有擴大營收的表現。九月公司的法說會有提到歐洲客戶因當地經濟發展停滯而轉趨保守,之前因為產能限制而塞的單逐漸去化,對於後續的營收表現會如何發展,比較大的因素會卡在歐洲經濟何時恢復,但同時也提到由於接到中國重型車輛集團的訂單,中國部分的營收反而有不錯的表現。

一直以來我對茂順的業務推展並不會感到憂心,除了油封這個市場真的大到讓茂順顯得渺小,茂順的生產技術以及研發能力也都還在持續進步,不妨拭目以待。

※振樺電
振樺電.jpg

在去年因為疫情而延後的訂單大量出貨推高基期的情況下,振樺電今年的營收表現相對失色,股價也很現實地​​在一百出頭這個價位不上不下許久,要不是近年度尾聲有明顯拉升,恐怕就是沒啥表現的一年。由於今年的股東會與鉅祥撞期,當時在持股比重以及公司熟悉度兩種考量下選擇參加鉅祥的股東會,所以今年對於振樺電的相關訊息並沒有更新太多,甚至股東會當天宣布改由雲川興業代表人鄭傑文擔任董事長時,我驚訝的程度也不下於其他人。若從早先陳茂強總經理對外發言以及董事成員安排來看,董事長換人確實有跡可循,但至少總經理還是由強哥擔任,短期內倒是不擔心振樺電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其實就營收表現來看,雖然沒有去年同期亮眼,但若跟同業飛捷相比波動程度已經小了許多,只是隨著獲利比重較高的瑞傳持股變少,單就業主淨利來看就衰退更明顯些,所幸隨著振樺的 POS 跟 KIOSK 出貨比重有些回升,Q3 的獲利表現已有稍微改善。

12/26 宏碁公告了一 則重訊,由於宏碁早已不是我關注的公司,在我慣用的 APP 上自然不會訂閱他的重訊,直到稍晚的新聞出現之後,我才從朋友轉發的訊息上知道宏碁藉由取得富逸股權,間接取得振樺電一席董事(回顧振樺電 12/12 後的股價變化,這消息想必早已走漏)。對此有媒體以正面方式陳述,指出振樺電受到四大 PC 品牌(Dell、Lenovo、acer、ASUS)青睞,藉此凸顯振樺電的價值。不過撇開 Dell 只是最初透過與 KIOSK 合作開發,後來雙方也沒有繼續合作(因此當初 KIOSK 被振樺電收購前後獲利表現才會差那麼多),聯想、華碩、宏碁三家在 PC 領域捉對廝殺的競爭對手,於振樺電這個交集點上要如何和平共存?老實說,這難度肯定不低。與聯想的合作算較為單純,畢竟雙方只是合資成立代理銷售的香港公司,彼此都能從合作得到好處,就算真的拆夥,後續維護振樺電還是能與終端客戶有互動機會,憑藉合作在前五百大客戶間打響名號也是振樺電的初衷;與華碩的關係就比較微妙些,華碩直接持有瑞傳四成五的股權,並沒有介入振樺電本身的運作,但宏碁如今是振樺電董事成員之一,華碩對此會有些顧忌也是合情合理,輔以過去公司方面所揭露的消息,最合理的發展應是讓瑞傳股票重新掛牌上市,如此兩家公司沒有絕對的控制權,也才能讓合作關係得以持續;至於宏碁僅取得一席董事,照理不會對振樺電的經營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也能比照聯想模式,藉由宏碁原本的通路來銷售振樺電的 POS,這倒是一頗值得期待的發展。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不負責任的臆測,並非從特殊管道得到什麼消息,未來如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還請網友們見諒。

※湯石
湯石.jpg

今年的湯石僅能用乏善可陳來做結。一向給人獲利穩定的形象,不料前三季的 EPS 竟然是 -0.1 元這難看的成績(雖然 Q3 已經有些改善,且多少也跟併購大峽谷得認列相關費用有關),主要原因還是湯石高度倚賴的歐洲市場因為客戶受到景氣不明而保守下單所致,加上併購大峽谷正式生效日期是 10/31,目前單從營收很難看出合併的效益,所以股價就跟離開水的魚沒啥兩樣,只偶爾跳個一兩下大多數時間只是躺平...

不過藉由雙方宣告的換股比例以及兩公司的股價換算價差,我在今年也藉機做了些套利(雖說湯石要併購大峽谷的消息早在 4/7 宣布,但考量到可能破局的風險我還是直到 5/26 股東會通過後才開始執行),藉由自己在 Excel 上做些設定並搭配元大證券的 RTD 元件做即時報價(如下圖),順勢將原本持有的湯石幾乎全數轉換成大峽谷的股票,然後再於換股基準日被全數轉換為湯石持股。由於兩家公司的成交量都小得可憐(也因此有比較明顯的價差可以套利),這次套利花了我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但全程也僅將湯石的持股成本降低了十二萬多而已,無論如何這還是一次蠻有趣的經驗,未來若還有類似機會要上手就快多了。

2023 投資報告

雖說歐洲的情況目前看來還是沒多大改善,但照明畢竟是基本的民生需求,儘管湯石的產品走比較高端的路線,但相關場域總會有替換燈具的必要,相信這些需求不會消失只是遞延罷了。兩家公司的合併效益值得期待,湯石一直以來擅長研發、生產管理及成本控制且財務良好,而大峽谷則著重於業務推展,兩家公司市場跟產品線互補性高,就算營收只是持穩相信整體獲利也能有所提升。

※永記
永記.jpg

蠻想套句蒙格的金句,關於永記「我沒什麼好補充的」,營收穩穩地,獲利也穩穩地,當然股價也一樣穩穩地,既沒驚喜也沒驚嚇,其實直至年底大多數資訊跟我在股東會上聽到的那些並無二致。永記照慣例在年底都會於公司內會議室舉辦法說會,大家可以從錄影聽看看陳總的報告內容(雖說會後有開放 Q&A ,不過我高度懷疑現場應沒有法人參加),大致上也跟股東會提到的差異不大,但後面有特別針對三項新產品提出說明算是本次法說會的亮點。屋頂單液 PU、跟樓板塗抹式隔音材受到營建業者的高度肯定與採用,這部分的營收獲利貢獻讓我蠻期待的。

永記隔音材.jpg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我對營建業族群並沒怎麼關注,但近期陸續有朋友提到幾家蠻具代表性的營造公司今年的股價表現都不錯,稍微看了相關消息都是因為在手訂單成長,且陸續完成的工程也都一一認列的緣故。永記的產品是塗料,跟營造的關聯性高,畢竟建築結構主體完成後接下來就需要施作防水跟隔音,另外像是防火塗料、地床塗料以及更後面的建築塗料,在在都有發揮的空間,永記的後市頗值得期待。

※智基
智基.jpg

當初會投資智基的原因在於其吸引人的股息殖利率,這點至今沒太大變化,但我卻在今年尾聲選擇與智基分手將其全數出清。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幾個原因:1. 智基花了一億買了金榜函授,經過兩年卻看不出明顯效益。2. 儘管從買進智基股票至今因為撞期原因而沒參加過股東會,但曾經參加過一次公司於櫃買中心舉辦的法說會,當天出席的兩位高階主管表現不符合我的期待(報告的方式跟內容以及對公司未來營運方針)。3. 少子化的情況越趨嚴重,公職考試應考人數逐年遞減的情況下,基層公務員的流動率卻不低,顯見公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幅減弱,未來公職考試競爭如果不激烈,靠補習營生的智基勢必得跟同業更激烈的競爭,就算搶到對手的市佔率但整個餅越來越小,不妨趁著現在情況還不算嚴重下車,免得未來股價反應獲利只能每況愈下。

不過在出脫智基的同時,想起當初跟我介紹智基的朋友也跟我推薦一零四,當初他是基於一零四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就業媒合業務之外,公司持續在推廣的雲端人資管理系統頗有前景,從其合約負債的變化來看,若使用的中小企業家數越來越多,這部分的穩定營收帶來的獲利應該很不錯(軟體開發的特性會使邊際成本越來越低)。一零四其實我也觀察好一段時間,除了營收沒什麼爆發性可言,確實沒有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

跟智基不同的是一零四的品牌知名度高(智基如果能改名志光也許還值得一提),即便這個領域還有幾家競爭對手,但第一品牌的地位無庸置疑,相信不會有人或企業會略過一零四這個求職求才管道;求職媒合的方式可能會隨時代調整但需求是永遠都在的,一零四除了求職網站也提供很多人力資源相關服務,此外在社會公益以及相關就業情報彙整一零四的曝光度也都不低。公司的法說會簡報特別提及零負債經營,而股息的配發率跟股息殖利率也都有平均水準以上的表現。

不過畢竟是年底才開始持有且買進的數量也不多,自認還不算對這公司有足夠了解,將會隨著對公司的了解程度增加再考慮是否增加持股比重。



我偶爾會想到若自己回到最初剛投入股市時的 25 歲,但面對的整個時空背景則是當今的台灣跟世界局勢,亦即讓我投資歷程整個重來(當然資產、相關經驗跟知識也得跟著按下[ RESET]),我是否有可能在經歷 23 年後仍有自認為滿意的投資績效呢?

儘管不同時代總是會有讓投資人充滿想像空間的新穎題材來吹捧相關公司的股價,也必定會有嶄新的公司以更強的競爭力挑戰並取代原來的王者,但關於這問題的答案我並沒有太樂觀,畢竟如今在訊息的流通跟揭露隨著 SNS 出現後,比起過去從書報閱讀,很多資訊透過網路跟社群媒體變得唾手可得,但隨之而來的困擾是得從這麼多的訊息中篩掉重複跟雜訊,還要能辨識訊息的真偽,這部分所要花費的時間與心力並不會比較少,且投資這件事並沒有因為理財網站跟服務普遍化而變得簡單,畢竟當大部分人都空手時,手上握有棍棒已經是很強的優勢,但若人人輕易就能手上握把鎗,誰能真正勝出就不好說了。

在我繼續陳述之前我先提一件"小事":

10/24 那天我慣常跟幾個同事一起吃午餐,席間有個同事忽然有感而發地說「我想通了,反正現在房價高我也買不下手,那筆為了買房子存的頭期款與其放定存,還不如請孝哥推薦幾檔股票,領的股利只要比定存利息高就好」。我當下想了一會兒就建議他不妨把那些錢一部份拿來買 2029 盛餘這檔股票。只是事後我又擔心過於簡略的解說恐怕無法真的打動他,所以我花了點時間把自己為何推薦盛餘的想法整理一番,並且把整理的結果貼在我們專屬的 LINE 群內。

盛餘投資建議.jpg
(這是我在 2023/10/24 跟同事午餐後整理出來的投資建議截圖,貼這圖純粹要證明我可沒唬爛)

上圖關於盛餘的投資建議全文如下:

【緣起】
OO君想知道手上用來準備買房子的頭期款基金是否有比定存更好的選擇?
如果要買股票,是否有合適標的?
 
【考量】
1. 因為是準備用來買房子,這筆資金的運用應該要安全,也就是應該保本。
2. 用來比較的基礎是定存利率,所以只要股息報酬率能大於 1% 就能滿足條件。
3. 雖然近期大盤有拉回,但整體來看大多數的股票價格並非處於景氣循環的波段低點,若不慎選很有可能被迫在想買房或有大筆資金需求時被迫在股價低於成本價的情況處分。
 
【建議】
根據上述需求我建議選擇目前股價為 23 元/股 的 2029 盛餘鋼鐵,原因如下:
1. 盛餘鋼鐵為台灣知名的鍍鋅、烤漆鋼板生產者(詳情請參考 https://g.co/bard/share/b4c89493c9bf)
   主要經營者為日本淀鋼鐵,帳上資產主要為現金及約當現金,負債比率極低,財務狀況非常穩健
  (根據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僅 11.41%,一般公司只要負債比率低於 40% 都算是財務穩健)
   目前淨值為 29.92 元/股,淨值的意義為公司的所有資產還清負債後剩餘部分
   (而目前公司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近 40 億,每股可分配到的現金約為 12 元)
 
2. 盛餘全體董事持股比重達 65.8% 長年維持這個水準(請參考 https://goodinfo.tw/tw/StockDirectorSharehold.asp?STOCK_ID=2029)
   顯見公司經營階層專注本業並不會透過買賣股票來賺價差
 
3. 鋼鐵市場近一兩年來的市況並不好,也就是單看鋼鐵的景氣循環,目前可算是位於其景氣谷底
   鋼鐵景氣再壞的機會相對小,但目前烏俄、以巴戰事若結束,將有很大的重建需求將帶動鋼鐵需求
   加上目前盛餘的每股市價已經低於其淨值許多,價值投資人很可能隨時買入,公司也可能啟動庫藏股
 
4. 承上,盛餘股價下跌的可能性低,上漲的可能性較高,屆時如果股價能回到淨值也會有 30% 的資本利得
 
5. 盛餘上半年 EPS 為 0.71元,全年獲利應該有機會超越去年 1.57 元,今年配發的股息為 1.03 元,若維持相同配息,股息殖利率也有 4.47% 遠優於定存
 
【提醒】
上述分析請自行判斷後再決定買賣,個人不負任何責任(但歡迎討論)
且不適合分享給太多人知道免得無法在漂亮的股價買到夠多持股

為了驗證自己的建議,我同樣在隔天於 23 左右的價位買入一些,然後神奇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我建議的價位成了波段低點,後續股價一蹦一蹦地往上跳,我問了那名同事他是否有買,買了多少,答案是有買但不多...

盛餘.jpg

奇蹟真是說發生就發生,其實更早之前我也在 24 左右的價格時建議朋友買,雖然我有交代我推薦的思考脈絡,但並沒有再追蹤這些朋友是否有聽我的建議買進,況且那時候我自己也不確定盛餘繼續躺平的時間會有多久,不如把資金放在我認為有成長性的標的上。在盛餘股價來到 28.85 左右時我把自己手上的盛餘出清,不到兩個月投報率 25.16% 對我來說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但我的初衷畢竟只是為了驗證,其實也買得不多,實際報酬也就十幾萬而已。

盛餘週線.jpg

事後跟另一個朋友聊到這件事,他好奇我怎麼會認為盛餘在 23~24 之間的價位是安全的,當下我沒辦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自認為是長時間觀察後產生的直覺,但若是如此恐怕就無法跟一般人分享。幸好沒多久他就透過技術分析從週線 K 線圖發掘盛餘果然觸及 22~24 這個價位區間後就會反彈(如果是看月線的話這個底價會更低,但我認為這跟每股淨值有高度關聯),用這種方式來找出原則自然就合理多了。

講完這件"小事"後再接續我前面所講,如果回到沒多少資本且相關投資知識也缺乏的 25 歲,該如何開始會比較好呢?我的建議是不妨慢慢、持續買進景氣循環股吧!當然前提依舊得找知名且財務健全的大公司、老公司,就像疫情時的航運股,上面盛餘這種鋼鐵股,還有幾家專做原物料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所屬產業景氣循環的谷底時,都還保有基本的獲利能力,但股價幾乎都有被低估的情況,利用這樣的特性可以在便宜的價位累積夠多的部位(一般投資人都會有股價稍微漲一點就賣的衝動,這種標的股價都不怎麼動剛好可以避掉這種情況),只要公司財務健全(老公司都經歷過好幾次大小不等的景氣循環,倖存者財務狀況相對穩健),剩下的就只有耐心等,年輕最大的本錢就是時間,只要累積夠多股票,等到景氣循環爬到頂峰,要一次賺到一兩桶金(甚至更多)也不是難事。等的期間自然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可以專注本業爭取加薪、斜槓副業來增加收入進而有更多資金買進這類標的,同時累積投資相關知識跟人脈,待未來資本夠大就能有更多選項可供發揮。

近期很多財經新聞都指出 2024 年會是全球經濟轉佳的一年,我當然也很希望真是如此,只要沒意外的話...

倒是有一點我能確定,目前投資的這些公司都還是持續朝著更優秀的目標努力,這樣的公司一定有能力經得起各種挑戰,最終從同業中脫穎而出或繼續保持卓越。

 

 

arrow
arrow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