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jpg

2022 年台股加權指數在年初創了歷史新高的 18619.61 點之後就一路往南,年底收在 14137.69 點,全年大跌 4081.15 點,跌幅達 22.4%,總而言之是個讓大多數投資人充滿挫折感的一年(相信台積電的股東應該更有感)。

加權報酬指數.jpg

因我的投資報酬率計算涵蓋了股息再投資,主要參考的 benchmark 是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這部分的表現比起台股加權指數好了些,不過依然有 18.67% 的跌幅,對比過去幾年的表現著實慘澹許多。至於這一年我的股票資產報酬率是... -6.05%,畢竟我只是買進並持有的投資方式,跟那些每天鑽研找機會的朋友相比,這樣的結果不算滿意但還能接受。

額烏戰爭_端傳媒.jpg
(俄烏戰爭,照片取自端傳媒

要將這一年股市表現不佳最大的原因歸咎於某單一因素並不容易,但如果要說這一連串壞消息的濫觴,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樂於將這一票投給俄烏戰爭(2022/02/24)。雖然國際上始終沒有出現真正的世界和平,但大多數情況也僅止於小區域軍事衝突的等級,進入廿一世紀後應該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很難相信會有國家竟不顧民生經濟主動發動戰爭。當然,即便俄羅斯總統普丁身為戰爭發起的主要決策者,想必也跟大部分的凡人一樣帶些許天真,畢竟事前也沒多少人會想到身為世界第三大的軍事強國跟排名在廿幾名的烏克蘭對壘,竟然能讓戰爭延續到 2023 年還無法告終...

美債殖利率倒掛.jpg
(上圖取自 StockCharts.com

身為全球原物料供應鏈的兩個重要國家交戰,高比重的能源、原物料、農產品價格因為戰爭而造成供應斷鏈,導致原本就因為歐美疫情解封而蠢蠢欲動的通膨更加惡化,美國聯準會一改原先樂觀態度轉而加速升息,2022 年三月開始升息後至年底共升息 17 碼,基準利率從 0~0.25% 一路上升至 4.25%~4.5%,債市也同步修正,各債種殖利率快速上揚;至今美國公債殖利率約 4%,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則逾 5%、非投資等級公司債更有近 9%,新興市場美元主權債亦有 7.7%,一年前有誰能料想到這樣的變化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就達到?

聯準會升息.jpg
(上圖取自 財經M平方

美國公債本來就是很多大型機構主要投資標的,如今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上升代表無違約風險的投資標的預期報酬不像過去那般雞肋,原本停駐在新興國家甚至已開發國家的熱錢陸續轉往美國帶動美元指數一路往北,要不是最近一次的升息透露了升息幅度即將趨緩以及年底同樣是國際主要貨幣的日圓因為日本央行宣布擴大殖利率曲線調控(Yield Curve Control, YCC)波動區間至上下各 0.5% 扭轉過去大家對弱勢日圓的預期,否則這一路美元勢如破竹的表現還真讓國內壽險公司以及不少高度倚賴外銷的國內上市上櫃公司都嚐到一些甜頭。不過,也因為利率來到近幾年來的新高,讓房地產價格受到,股票的估值也連帶受到影響而下修,過去美股中漲勢讓人艷羨的科技龍頭如今股價距離高點都已有相當大幅度的拉回。

加密貨幣總市值.jpg
(上圖取自 CoinMarketCap

此外,一直以來我對於帶點宗教信仰性質的加密貨幣(還有 NFT)敬謝不敏,說老實話我甚至不懷疑這種靠"貨幣"來包裝的投機商品總有崩壞的一天。但比較讓我意外的是促成這一天到來最主要的推手竟是美國聯準會加碼升息,而最後補上臨門一腳的是 11 月份號稱全球前三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破產,相信整起事件的發展始末曝光後,應該讓不少對於這種虛幻的投資商品存有很多想像的人一夕之間夢醒,除了作為其他加密貨幣發行基礎,比較知名的始祖比特幣以及以太幣目前看來還有撐之外,族繁不及備載的阿貓阿狗加密貨幣們要再取信於一般大眾恐怕困難度將增加不少(但我也不敢把話說死,畢竟多數投資人的健忘能力還真不在普通的級別)。

這一年我總算把想了很多年的計畫實現--成立投資公司,當然會這麼做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基於一個最現實的考量(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我就不再贅述)。整個程序比我預期還簡單許多,當然這也是因為有花錢尋找專業會計師協助的緣故。大多數情況下成立公司需要以現金為資本,但考量若將手上股票賣出轉成投資公司的資本後再從市場買入,整個程序一來一往所要多付出的交易稅跟手續費就不是一筆小錢,況且我投資的標的有不少檔每天的成交量都不大,這樣的買賣恐怕無法在自認還不錯的價位成交,所以最終我們夫妻選擇透過股票抵繳方式將個人持有的股票直接轉為投資公司的資本。

不過這讓我們得面對幾個現實層面的問題:1. 投資公司的資本額超過三千萬,每年都需要會計師簽證,這代表要額外多付一筆簽證費用。2. 個人股票交易所得不需要繳稅,但投資公司的股票交易所得僅有五十萬的免稅額度,超過就要再繳交 12% 的稅。因而整個投資公司籌備過程中比較費時又耗費精神的部分是決定哪些持股應該放進公司,哪些又該個人持有較為有利。正如同先前對流動性的考量,最終我選擇了幾檔流動性較差(反正我投資這些股票本來就是打算長期持有),但是股息殖利率比較高的股票(現金股利轉為公司持有不再列入個人所得,除了保留盈餘課 5% 的稅之外,不需額外課稅而且免繳健保補充保費)。這些被我列入轉為投資公司持有的股票有:茂順、永記、湯石、鼎翰、智基以及誠泰科技。

以下就依照慣例將各持股按所佔資產比重由大到小排序大略說明,得先強調一點由於六月股東會旺季時我正巧新冠肺炎確診,本來想透過股東會多與幾家還不熟悉的公司(鼎翰、智基、誠泰科技這三家公司股東會至今還沒機會參加)的經營團隊當面聊聊,無奈因為病毒的攪局讓我又錯失了一次機會,因為有特別參加鼎翰的法說所以還算有多一些瞭解,至於智基跟誠泰科技恐怕就沒多少可以說明。

※ 裕融

9941.jpg
(上圖股價週 K 線取自 Yahoo! 股市,以下同不再贅述)

以還原權息來計算(以下各檔標的皆如此計算),裕融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7.10%,前十一個月的 EPS 11.47 元,全年超過 12 元應該沒有懸念,以年底收盤價 155.5 元來看價格也不算貴。

在台灣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在第二、三季算是達到顛峰,不過這也僅限於那些比較高度倚賴外國觀光客的相關業者,畢竟自從開放可不戴口罩在餐廳內用後,大多數的餐飲業已經脫離谷底的慘況,但苦主沒有消失只是換人做... 要說 2022 年台灣的各產業中誰最悲情,產險業說第二恐怕沒人敢說第一。 一些比較不明就裡的人都說產險業賣防疫險賠到脫褲是咎由自取,但因為我家女王就在保險業服務,對於保險公司在新冠疫情逐漸威脅台灣之際,政府主管機關對於保險業有沒有苦民所苦適時推出相關產品可是"非常關切",雖說台灣產險的前車之鑒大家多少都看在眼裡,但台灣在防疫上具備先天地理優勢,加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大多數措施施行得宜(雖然有些舉措讓人頗多微詞),感染人數確實控制得不錯,但久守必失幾乎是定律了,五月中旬失控後整個疫情頓成星火燎原,擴散速度已經無法壓制,感染人數每天都超過五萬讓防疫險理賠案件大增,最後還開放快篩陽搭配視訊看診後則視同確診,自此理賠金額就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年底已破兩千億

ㄟ 我是不是跑錯棚怎麼介紹裕融的部分一直提產險防疫險理賠呢?看倌們我可沒搞錯喔,因為年初本來裕融的股價表現一直都很不錯,甚至還曾經超越租賃龍頭中租,但在五月疫情大爆發之後,股價就江河日下,除了讓原本預計在更高價格辦理現金增資的計畫受到影響(最終只能定價在每股 150 元),從六月陸續公布的每月獲利表現就逐漸與預期有落差,最大的影響關鍵就是以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虧損。

其實在年初二月疫情還不嚴重的時候,以比較各保險公司產品為主要工作之一的女王就提議我們趁之前買的台灣產險防疫險到期之際,買新安東京海上的防疫險來接續,因為以其理賠的金額(隔離五萬,確診五萬)來算保費真的相對便宜,記得當初這保單還有限量,只是沒料到這個限制的量恐怕還不夠少,新安東京為了防疫險理賠真的是把褲子都賠掉了,公司減資到只剩 750 元,另外增資兩輪還不夠賠,而身為裕隆集團一份子的裕融免不了"躬逢其盛",幸好持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比重不高,不然後果恐怕...

從疫情發展來判斷,高峰期應該是撐過了,先前問發言人廖協理得到的回覆是預計到 2022 年底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不過後續比較讓人擔心的是經濟衰退可能造成遲滯率上揚以及升息造成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對此在裕融最近一次的線上法說會上有法人問了許國興總經理,對此許總回覆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不算太大,因為裕融可以轉嫁給消費者,而遲滯率確實會有些微上升,但這情況在 2023 年第二季後會改善,主要原因是裕融已經針對放貸對象做更加嚴格的控管,新承作的部分其資產品質會陸續改善。

在 2022 年底裕融還宣布與綠界科技換股結盟,就換股比例來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不過對雙方來說這樣的合作應該都是正面的,後續效應拭目以待。

※茂順

9942.jpg 7.93%

茂順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12.64% 已是持股中在 2022 年表現最好的,前三季的 EPS 5.67 元,截至年底所公布最新的前十一個月營收是 37.8 億,年增率為 7.93%,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一月單月營收首度破 4 億的關卡,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 2021 年股東會上,曾樂觀預估 2021 年會有 EPS 達七元的獲利表現,怎知後來陸續出現一些狀況影響生產跟獲利最終只能拿出全年 EPS 6.49 元的成績。今年度第二季也因為中國疫情轉趨嚴重實施嚴格封城,讓營收表現頓時少掉一億,當時甚至對茂順這一年的表現感到悲觀,卻沒料到自第三季之後營收跟獲利表現竟持續亮麗至年底。這當中最大的原因是客戶端需求依然強勁的緣故(根據茂順在最新一次的法說會中提到目前訂單交期長達六個月,比過去正常三到四個月的交期還增加許多),為了應付這些超量訂單公司將在 2023 年第二季完成新一階段的擴產。而 2022 年初新的報價也在第三季之後陸續反應於出貨中,相信後續毛利率表現可以維持在相對高檔。

過去不少投資人以為電動車使用的油封數比傳統汽油車少了約兩到三成而看壞茂順未來的發展,但電動車由於馬達高轉速特性對於油封的特殊要求也不同(汽油車油封報價毛利率約三成出頭,電動車的毛利率可達四成以上),而目前茂順已經是中國好幾家電動車廠的油封供應商,儘管目前電動車油封的整體營收貢獻度還不大,但在公司持續與不同電動車廠的合作下,對於未來這部分的表現應能感到樂觀。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在目前大部分產業(尤其是電子相關產業)都出現庫存大增的情況,預期要到 2023 年第二季才能夠有效去化,讓人對茂順爆量的訂單頗有在平行時空的疑惑,根據公司方面的說法,由於俄烏戰爭的緣故使得歐洲許多國家能源價格高漲,不少知名企業都因為生產成本大增而面臨經營困境,在這樣的緊急狀況下茂順變成歐洲客戶的救命稻草,少量多樣的訂單很多都轉交給茂順。這樣的情況也許不會是長期,但若歐洲競爭對手沒有辦法撐過這一波能源危機,這些短期訂單應是蠻有機會變成長期訂單。

從第四季營收表現以及漲價對於毛利率的正面助益看來,2022 年全年 EPS 應該有機會破 7 元才是,而 2023 年上半年如果沒出什麼意外(之前最怕的就是中國封城影響生產,如今中國官方放棄清零已經全面解封,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員工大量確診而使得生產進度受到影響,但即便陸續確診把時間拖長,應該也不會超過一個月才是),獲利表現比去年同期更好的機會應該不低,加上配息率如果能維持,配息要創新高也不是難事,所以...只能抱緊處理了!

※鉅祥

2476.jpg

鉅祥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38.78% ,榮膺持股中在 2022 年表現最糟的殊榮,沒想到一年前最突出的一檔股票一年後豬羊變色從猛虎轉為落水狗,不過鉅祥的實質獲利表現可不像股價那麼差勁,前三季的 EPS 3.77 元對比去年同期可是有 35.12% 的大幅成長(跟股價表現幅度相當但方向相反...)。

鉅祥一直以來相關消息不多,由於確診的緣故我也沒有機會參加股東會,年底難得一場法說會也因為工作而無緣參加,相關消息只能靠公司法說會後的媒體相關報導取得。其中比較引起我注意的主要是引進日本電鍍技術以及找新電鍍廠這個消息,據我之前得到的消息,鉅祥一直以來電鍍大多倚賴旭軟以及其他協力廠處理,對客戶還無法真正做到完整一條龍的服務,且受限於合作廠的技術實力,對於有些需要更精密電鍍的訂單只能說抱歉。如今透過引進日本技術就有能力接更高階的訂單,而唯一需要努力的找新電鍍廠這一部份,根據在股東會上認識的另一位大咖股東透露,鉅祥已經有取得初步成果,相信再不多久會有好消息公布。屆時新技術跟新的電鍍廠能上線,對於鉅祥的毛利率跟營收表現勢必會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鉅祥營收園餅圖.jpg
(上圖取自鉅祥法說會簡報投影片

法說會中提到公司持續增加在車載的營收佔比,相較這個好消息,資訊產品的佔比還是頗高而且如今又是資訊業庫存創新高的時候,這部分營收如果缺少訂單導致消退,是否能從其他領域找到對應的訂單需求?這將是接下來幾個月得密切注意的部分。考量到因為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封城讓全球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政治風險有更進一步的體會,鉅祥一直具備的生產基地分散特性顯然是因應這個變化的有利因素,加上公司的營收跟獲利表現也頗穩健,所以鉅祥是我這一年度唯二加碼的標的之一。

※鼎翰

3611.jpg

鼎翰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1.49% ,股價曾在公布前三季 EPS 16.46 元的隔天出現漲停,但這一年也就這麼一次,況且在這之前股價已經被賣壓搞到破 180 元這關卡,儘管聊勝於無但其實沒多大幫助...

鼎翰是我除了鉅祥之外另一個加碼的標的,原因其實也不需要贅述,畢竟這是不到十倍本益比划算的買賣。但一直讓我無法理解的是鼎翰怎麼能一直維持這樣低的本益比... 論營收成長,雖然不是驚人的三四成甚至更高,但一兩成是有的,要看獲利能力的話,前三季 16 塊以上的 EPS 表現,放眼所有上市上櫃股票,與其價格相當的幾乎都沒有這麼好的獲利表現,少數相符像是宜鼎則因有產品價格受原物料記憶體變動,進而影響營收獲利的負面因素,但以鼎翰產品的特性(尤其子公司做標籤紙的 DLS 營收佔比不小且需求又穩定,且根據發言人黃協理所述 DLS 轉嫁成本的能力頗高)倒是沒有這樣的顧慮。私下有不少網友問我鼎翰低本益比的原因,我只能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根據法說會上的消息,鼎翰在固定式標籤印表機的全球市佔率已經擠下 Honeywell 成為全球第四大,攜帶型儘管市佔率排在第十二名但因為除了最大的 Zebra 有比較高的市佔率之外,之後的競爭對手市佔率都不高,目前還是搶位子的競爭態勢,對此鼎翰表示此部分低市佔率乃因公司是較後期才進入這塊市場,相信憑公司的研發、製造實力將能逐漸提升這部分的排名。

毛利率的表現因桌上型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而較低;工業型的毛利率較高,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從中國移往其他國家,公司也在持續拓展新市場、新客戶;至於攜帶型的毛利率表現居中,但因為這部分營收佔比還不高,未來隨著出貨提升有較高的成長機會;至於標籤紙的部分,在鼎翰收購 DLS 後的過去幾年營收成長頗明顯,但預期接下來成長率將會趨緩,整體而言儘管 2023 年看來沒理由樂觀,公司仍認為依然有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維持個位數的成長。

※湯石

4972.jpg

湯石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1.25%,不得不說若搭配前三季 EPS 僅有 0.72 元的難堪成績,年底收盤股價還能有 29.5 元已經值得慶幸(也許該歸功於每股淨值 28.53 元以及湯石良好的財務狀況)。

湯石營收.jpg
(上圖一樣取自 Yahoo! 股市)

從 2022 年前十一月份的營收數字看來,公司每個月的營收表現算是穩健,上半年由於前一年度的低基期所以有明顯的年增率,下半年因為基期已高,年增率的表現就顯得難看多了,但若考慮到湯石的主要客戶是在歐洲,而歐洲因為俄烏戰爭導致通膨與美國相比也不遑多讓,在這樣的大環境條件下湯石的表現已經有些超過我的期待,況且從前三季的合併損益表看來本業表現其實有守住基本盤,唯獨....業外的損失還是讓人不禁搖頭嘆息。

轉投資的大峽谷在 2022 年表現實在糟糕,當然若從中國市場受限於疫情影響經濟以及中國政策轉向(先前限電危機使得過多的建築物戶外照明遭到檢討),大峽谷會有如今的處境不難理解,其股價幾乎快跌無可跌,但湯石仍舊因為所持大峽谷股票依公平市價評價造成業外出現一千七百多萬的損失,儘管年終大峽谷收盤價相較第三季有些微升,但湯石恐怕 2022 年的 EPS 最佳也僅有超過一元的水準而已。就獲利能力來看湯石也是我持股中墊底的標的,這情況如果不能改善恐怕得在接下來的年度裡思索換股的可能性了。

※永記

1726.jpg

永記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0.13%,前三季 EPS 3.68 元,相較前一年同期 4.38 元遜色不少,但因為前十一個月營收加總年增率對比前一年有將近一成的增長,獲利變差的主因是毛利率受到原物料上揚而減少所導致,但依舊還能守住永記一貫的 20% 關卡,猜測公司是利用這個機會拓展業務搶佔競爭對手的生意。

雖說永記的塗料涵蓋範圍很廣,不過建築塗料還是佔了相當的比重,近來雖然因為升息以及政策打壓對於房地產有些負面衝擊,然而先前的炒房熱潮已帶動不少建案推展,如今陸續進入完工交屋階段,對於永記的建築塗料而言正是準備大展拳腳的機會。

一直以來永記的配息都很穩定,也因為這緣故我對於生性極度保守的投資幼幼班親友幾乎都是推薦他們買進並持有永記,主要是虹牌油漆知名度夠,油漆塗料的應用很好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穩健且每股淨值 58 元也很真材實料,當然缺點就是股價沒有什麼激情可言,無聊到讓人呵欠連連。(私心還是很期待這個無趣的公司哪天會開竅而有令人驚喜的表現)

※振樺電

8114.jpg

振樺電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8.90%,第二季開始走揚的股價雖然在第四季反轉向下,但看到前三季繳出 EPS 10.41 元的成績,我真是感動到快哭了!之所以情緒會這麼激動自然是因為盼了好幾年,振樺電的每股獲利表現總算突破併購 KIOSK 跟瑞傳之前的表現,期待許久的成果總算在這一年顯現出來。這樣的成績多少有時勢造英雄的成分(尤其八、九月連續兩個月單月營收都破 12 億,好得有點夢幻),首先是先前因為缺零件、缺櫃導致沒辦法順利出貨給客戶,漸漸料件供給問題舒緩,貨櫃運費從天價回跌,缺櫃問題也順勢而解,另一方面,歐美因為疫情不再影響,加上暑期服務業蓬勃,不少大型零售餐飲業者擴大設備更換,拉貨力道強勁許多。上述這些情況在通膨跟利率持續調升的情況下,導致投資人對於未來經濟發展不再樂觀,擔心企業會縮減資本支出,即便振樺電之前的營收獲利表現良好,但股價終究還是反應投資人對未來的預期心理,接著九月後股價反轉由高點逐漸下探,最終落得比年初還低的下場。

從公司對外公佈的消息看來,目前訂單能見度至少能看到 2023Q1,除了瑞傳這塊比較沒辦法像先前有那樣好的成績(法人的研究報告提及慢性病相關的醫療產品需求會上升,但半導體檢測產品的訂單較不明確),所幸 POS 跟 KIOSK 會有相對較佳的表現,尤其 KIOSK 與北美龍頭電商合作的 Buy Online Return In Store (BORIS) 機台將持續出貨,在解封後民眾出遊意願高旅遊及娛樂部分需求增加,應能帶動相關設備出貨增長。先前公司多次提到的比特幣 ATM 在現今加密貨幣市況晦暗不明氛圍下,相關出貨自然也就不用期待了。

在幾則媒體報導的內容中都有提及公司接獲國際大型零售客戶的長單未來將陸續出貨,將對未來營收的穩定性有幫助,這部分先前公司在股東會上也曾多次提及,但因為振樺電對於往來的客戶是誰總是三緘其口,也頗難預估所謂的大客戶長單有多補,只好透過接下來幾個月的營收表現來驗證是否所言不假。對了,先前溢價收購 KIOSK 使得每季都要額外認列攤提,印象中當初是規劃用七年的時間將其攤提完,眼看到了 2023 年就滿七年了,未來如果少了這部分的費用支出,對於營益率表現又能多拉高一點。無論如何從 2022 年一整年獲利表現來衡量,接下來能配的股息應該會比過往幾年好上許多,單就這點就讓人非常期待。

※智基

6294.jpg

智基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6.37%,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智基的營收跟獲利會因為其業務特殊性質有穩定表現,當初會將其納入持股的原因也是基於這個考量,誰知道即便營收相較去年已經有明顯回溫,第一季獲利表現卻讓人下巴整個掉下來,過往五成多的毛利率直接下探灌破 40%,股價就此跌破 120 元不再回頭(最慘還見到九字頭...),前三季的獲利表現對比去年同期衰退竟超過兩成!不過還是得說即便這麼慘 EPS 依舊還有七元以上的水準,相比營收一樣只來自國內市場,產品被大家視為民生必需,且具有調漲價格能力的中華食品,與智基股價雖在伯仲之間,但每股獲利可不到其一半喔... (在此鄭重呼籲中華食品的投資人,盡快棄暗投明,切勿自誤 XD)

去年智基收購同屬志光補教集團的金榜函授,本以為此舉對智基的營收獲利會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怎知從整體營收表現看來完全感受不到金榜函授的貢獻,為此我在年終實在按耐不住,寫了封 email 詢問發言人黃盈圖協理,倒是出乎意料的才隔一天就收到回覆(之前發信去問可是石沈大海,最後只好改打電話),不知是否因為我在信末用投資公司名義署名的緣故?

以下就是我的提問跟黃協理的回覆:

1. 今年由於台灣疫情爆發的緣故,公司上半年的營收跟獲利對比去年同期不是沒有成長就是衰退,但對於公司第三季的毛利率表現出現大幅衰退的原因能否請公司說明?

 

A、視訊產品目前仍因疫情影響業績尚未完全恢復到疫情前。

 

B、金榜函授產品仍在成長期,毛利較低。

 

2. 公司今年的營收應該包含併購的金榜函授,但是到十一月為止都看不出這部分營收的貢獻,請問目前金榜函授佔營收的比重為何? 是否符合當初併購的預期?

 

金榜函授營收已有貢獻,符合預期,營收總體金額未明顯增加主要因為視訊業績尚未恢復。

 

3. 今年增加的四個營業據點看來都在大學附近,請問這樣的拓點考量為何?

 

加強校園推廣,增加市占。

 

4. 受通膨影響各產業都有調漲工資的情況,智基目前是否有針對這部分做調整? 未來一年有調薪的計畫嗎?預計對費用的影響約為多少?

 

公司每年都依內部規定辦理員工升遷及調薪,並不需要一次性大幅調整薪資,調薪金額對每年費用影響不大。

看了上面的回覆內容顯然你應該也跟我有一樣的感受,未免也太惜字如金了吧?尤其內容提到"視訊產品"受疫情影響讓我感到納悶,既然是視訊豈不是可避免人跟人接觸,這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很符合防疫準則,怎麼反而是受到疫情影響而表現不佳呢?雖然我看到回信後立即再寫信試圖解答心中這個大大的疑惑,後來一想這樣 mail 往返有可能又出現新的疑問,就改打電話去問個徹底。原來"視訊產品"是類似網咖這樣的陳設,學員一人一機針對自己需要上的課程內容做選擇,也因為這樣的空間其實也難逃對補習班及封閉空間的防疫規範加上學員對上課可能染疫的顧忌,所以至今還沒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不知道你是否有另一個疑問,既然透過視訊方式授課,為何不直接讓學員在家用電腦上網就好?這麼做的考量主要有以下這幾點:1. 各家戶網路傳輸品質不穩定,可能造成學員看視訊影音出現不順的情況影響上課品質。 2. 就跟 WFH 可能有效率不彰的問題,但在家工作終究得對老闆交差還會有壓力振作精神,在家上課... 相信前陣子家中有小孩被迫線上學習的家長應該都知道這種學習方式效率會有多差吧? 3. 我想這對智基而言是最大的重點,這些視訊課程畢竟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如果是透過對外網路傳輸,有很大的機會被擷取、錄影,一旦外流對智基來說可都是損失。

電訪最後我還是問了一下公司對於 2023 年的展望,黃協理是沒正面回答好或壞,謹慎的說應該會比 2022 年表現好些。公職考試不論景氣如何應該屬於剛需,也許景氣轉差會促成更多人想考公職,各位網友是否也認同我的看法呢?

※誠泰科技

4767.jpg

誠泰科技 2022 年的報酬率是 0.52%,只看年初、年終股價看來像是很平穩,然而誠泰科技每天的成交量少得可憐(不是誇飾,甚至常有沒成交的情況),偶有交易都是當日震盪頗大的情況,如果持有量比較大想必也頗刺激,只是這種成交量一般投資人要大量持有絕非易事,從 110 年六月開始持有至今,誠泰科技的部位也還不到整體的 2%,如今想增持不見得能買在想要的價位,想賣掉改買其他標的還得超有耐心才能全賣在合理的價格,感覺像是誤上賊船...

誠泰科技季營收變化.jpg
(上圖取自誠泰科技法說會簡報投影片

誠泰科技的營收表現其實不差,也許是產品廣泛應用在民生用品的緣故,需求並沒有受到疫情太大影響。從公司的法說會簡報中不難看出採用的數據大多以中國市場為主,誠泰科技雖然在高雄也有設廠,但營收比重中國約是台灣的兩倍,亦即誠泰科技的獲利表現受中國經濟影響更甚,過往中國官方以清零為最高防疫指導方針,在這樣的政策下經濟不像疫情前那樣活躍,誠泰科技的營收表現卻還能持續成長,確實不簡單。當然,若用另一種角度來看,也因為中國動不動就施行封控,中國人民未雨綢繆增加存糧,帶動包裝食品的需求增加,也間接讓誠泰科技的熱熔膠出貨成長,若真是如此現今中國全面解封是否就表示這樣的需求接下來會衰退呢? 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但除了食品業之外,還是有其他像是鞋業、製本的需求,倒也不需要太過悲觀。況且... 持股佔比這麼低,再好或再壞的成績乘上 2% 後也都只是小小漣漪~
 


單看持股市值變動來計算 2022 年我的報酬率是負值這點無從辯駁,若從另一個面向來看則有不一樣的成果:我同時會計算各檔持股持有的股數以及其每股 EPS 的乘積加總,這概念就類似企業用權益法計算其轉投資,2022 年底這數值與 2021 年相比增加了 23%,若配息率維持一致水準,也代表股息收入將有兩成的成長率,這對於一個自詡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說,這個數值的成長比起帳面市值變動有意義多了。

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警告 2023 年大多數國家將有極大機會衰退,各地股市也都拉回不小的幅度,假使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那麼多數人預期 2023 下半年將能逐漸好轉,增加的股息收入正好能趁股市相對便宜的時機入手,這麼想的話 2023 年似乎就沒專家學者說的那麼可怕。

PXL_20221115_111425703.jpg
(終於說服老爸開始重訓,這比賺幾百萬還值得高興)

因為工作的緣故這一年來關於股市相關消息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花時間閱讀,也沒那麼多時間跟投資同好討論,即便因為這緣故讓我比較少有機會認識新的投資標的,但投資成果也沒有因此變得比較糟糕,反之多出來的時間我除了可以跟女王假日練跑以及去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也在這一年說服家中的兩老嘗試重訓以期讓他們有更健康自在的老年生活。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幾乎快找到答案,但我卻忘記問題是什麼...」投資股票初衷是讓自己達到財務自由,不用為了賺錢把生命浪費在不想做的工作上,2022 年家族中有兩個長輩過世,讓我很難不去思考既然目前投資的成果已經到了一個階段,是真該想想還有什麼事得及時把握去做的,免得未來只有後悔的份。

最後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能從投資賺到錢累積財富,不然至少也要學到教訓增加經驗,是吧?

arrow
arrow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