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2142.jpg

去年因為女兒小學畢業典禮的緣故無法參加帝寶股東會,加上這一段時間以來帝寶的訊息相對同業可說是少得可憐(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提到汽車零件 AM 產業的新聞,像是 這則 還有 這則 總是有意無意漏掉帝寶),另一方面,不諱言原本預期帝寶的營收在今年度應該會因為彰濱新廠的加入而有明顯成長,儘管年增率還是正數但增長的數字卻令人不太有感,因此今年就算帝寶跟永記的股東會是同一天,我也沒有理由再"曠課",只好再把重擔請 HC 幫忙分攤了。

今年因為採用好友 Jacky 的建議,開車到中壢休息站之後再搭他的車一同前往鹿港,有便車可以搭加上 Jacky 又是有料又健談的人,一路上可以交流對某些公司的看法,這的確是比一個人一大清早就要開長途車有意思多了。過往的經驗從台北開車到鹿港要花不少時間,只是後來 Google 的導航修正了,若不轉往西濱公路而是一路走中山高再從和美下交流道,車程其實並不需要那麼久。而我們到鹿港南勢時才剛過八點,既然距離開會還有好一段時間,我便提議先去彰濱工業區的帝寶彰濱場看看,順便拍些照片記錄一下。

IMAG2137.jpg
這一棟外觀已經完工但內部還在整修的是先前掛在子公司昱揚下所負責的工程建案(如今昱揚已經併入帝寶),外型跟一般人對工廠的認知有很大不同,尤其這建築設立在彰濱工業區裡跟其他公司的廠房相比也顯得有些突兀。從正面看並無法看出這棟建築有多大,待車子繞往其他地方後我才發現到這棟建築的縱深頗長,看來應該有超過一百米,不過事後確認這棟建築並不是蓋來做為廠房,主要是要做為員工活動中心(只是這活動中心也未免太大了吧... 也許還有其他用途)。

上面這員工活動中心對面是帝寶彰濱廠主要的所在地,面積真的很遼闊,呈現在眼前有四棟建築,一棟已經完工,另外兩棟位於完工大樓的前方,從外型看來建築主結構已經完成,不過都還搭著鷹架,應該是為了外牆工程。遠方還有一棟施工中的建築則是外勞員工宿舍,而上述三棟建築跟外勞宿舍間則有另一片偌大的空地,事後求證是為了保留給 OEM 廠區。

IMAG2139.jpg
上面這一棟(其實是兩棟建築連在一起)就是前述緊鄰的三棟建築中已經完工的部分,看得出來左邊這棟已經有設備進駐,右邊則還空著。上面這張照片是我隔著排水溝拍的,這棟廠房緊鄰著排水溝並沒有直接對外的門連接聯外道路,而前面兩棟還在施工,顯見這邊就算已經開始生產也還算是很初步的階段,畢竟從這裡到門口的部分還是高低起伏頗明顯的路,路面甚至還不是柏油路面,距離全部完工啟用應該是還得一段時間。

IMAG2140.jpg
大致看過彰濱廠後我們開車前往鹿港廠附近的股東會場,今年開會的地方跟往常不同不再是社區活動中心,因為原地點被臨時借用去上課,而會場就改在旁邊的另一棟建築內,據說這是帝寶的老老闆捐地給地方政府蓋的,從內部陳設看來比較像是在推廣地區特色農產品的樣子,不過我們也沒什麼時間細看,賴總、呂經理都已經在現場準備,隔了近兩年沒見面自然是要先打個招呼,整個氣氛跟往常其實沒太大改變,倒是賴總低聲提到現場來了一個職業股東,我轉頭一看...好熟悉的老面孔,不就是先前說要去振樺電股東會的陶先生嘛~這也難怪賴總神情有些凝重,這位陶先生的確不是容易對付的角色,看他認真的翻閱著股東報到時才可能拿到的書面年報,相信已經在為待會要發言的內容做準備。沒一會兒許總裁跟謝董事長都來到會場,我們幾個小股東趨前打個招呼寒暄幾句後就正式開會了。

會議依然由謝董事長主持,這次致詞的內容有比較多些,但還是不難發現謝董依舊有些害羞,畢竟這舞台本來就是要給許總裁發揮的。不過好笑的是陶先生似乎在事前沒有做什麼功課,他是提出了一些問題,問題也算是蠻切合公司營運相關(過去遇到職業股東鬧場提問的問題很多都是雞毛蒜皮,不只公司高層回得很煩,其他小股東也聽得很無奈),但他好像不知道帝寶的靈魂人物是許敘銘總裁,在許總裁回過話之後,他再次發言竟然稱許總裁是「主席旁邊的人」,想來砸人家的場子卻不知道誰才是角頭,一整個弱掉啊...

不知是否寶刀已老,這一次陶先生的砲火並不像我印象中對職業股東的認知那般猛烈(另一位職業股東袁先生就火力很強),問過幾個問題之後就沒再聽到他的聲音,待議事順利進行到臨時動議時,我回頭一看竟然已經不見人影了!不知是否附近有其他場股東會,難道他來這邊只是串個場而已?否則還真不能理解他大老遠從台北跑來是要幹嘛,據說職業股東持有公司的股票常常只有一股,如果不是要透過干擾議事來逼迫公司方面拿出一點甜頭,這種交通費跟時間的投入也是一筆無法忽視的支出吧。

臨時動議主要針對我幾天前寄給發言人呂經理的問題回覆,會前擔心職業股東鬧場讓議程過長,曾經徵詢過我是否可以改在會後再答覆。考慮到股東會上錄音會比較方便,如此才有機會讓其他無法參加股東會的小股東也能多瞭解公司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處置措施,最後我還是表達希望許總裁在股東會上直接答覆。我所提的問題其實不少,許總裁也都耐心地一一回答,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總裁問了我「知不知道『正派經營』的台語怎麼說?」,我在家跟父母可是從小就用台語交談,這麼簡單的問題豈有回答不出的道理,哪知道原來這竟是機智問答題,許總裁想強調的其實是「金拍(台語的意思是"很難")經營」。AM 這個產業需求很明確,但是一方面受到原廠的打壓(之前是 Ford F150 的案例,最近則是 Daimler 的官司,幸好這部分從許總裁的回覆看來,大環境往後的發展是對 AM 汽車零件廠比較有利),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業者山寨情況氾濫,會後許總裁特別用他的 iPad 展示給我們看張照片,裡面這家山寨業者品牌名稱竟叫「新帝保」,更誇張的是品牌 logo 跟帝寶根本就一模一樣,差別只是方向相反而已。許總裁還提到有個山寨業者還叫 DEPC,如此敵暗我明的戰爭打起來想必很辛苦,除了提告維護公司商譽也只能阿Q的說能被山寨也是種肯定...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彰濱工業區的缺工問題。股東會後總經理室的陳經理有帶我們幾個小股東去彰濱新廠參觀,跟股東會前我與 Jacky 兩人繞去看不同,我們這次可是能進去完工的那棟廠房內部參觀,由於設備並沒有全部到位,所能見到的員工以及設備數其實不若鹿港廠那麼多。目前帝寶彰濱新廠的完成進度不如預期,客觀方面是許總裁所說新訂購的雙色射出成型機還沒交機、成品自動倉儲大樓因為台積電建廠把台灣泰半專門打基樁的工程公司都拉走了所以無法施工,得等他們有空...(當地朋友說彰濱工業區的建築基樁可能要打超過 80 米深)。參觀全程所花的時間不多,倒是在往返彰濱廠的路上跟陳經理聊了一些,這部分反而比較有收穫。在路上看到掛著招募員工的紅布條,我提問的彰濱工業區的缺工問題立即得到印證。彰濱工業區佔地廣闊,除了鹿港區還有線西區,這麼大片的土地有不少知名的公司都在這邊設廠,但是鹿港、和美、線西三個鄉鎮的常住人口總數卻不到廿萬,更糟糕的是儘管幅度不大,但總人口持續呈淨流出的情況並沒有什麼改善... 政府只是熱切期望企業能根留台灣,希望企業幫員工加薪,但現實情況是台灣本勞願意去工廠的工作人口就是越來越少,就算薪水真的給得比較高也不見得找得到合適的本勞,況且找得到也不見得待得久,畢竟生產線上的勞工也不會期望自己一輩子就做這種單調乏味沒什麼成就感的工作。

(警告!以下可能涉及天龍人觀點,請多包涵)

有一點我一直感到納悶,台灣的企業即便是上市上櫃這些較具規模的公司,若營運內容以製造生產為主,關於人事部分似乎都歸屬於「管理處(部)」在負責,近些年不是一直都強調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嗎?很多規模不小的企業都有「人力資源部」負責員工的招募、教育訓練、考評、晉升甚至還有其他員工福利或社團活動的對應支援,有甚者還會搭配新的研究發現而調整教育訓練或工作方式(譬如「遊戲化」管理)簡言之,人資是一種專業絕對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玉山金控還有所謂人資長),但製造業還是慣以「管理」員工的思維在運作(連股王大立光也是如此)。我自己檢視了所投資的這些公司,扣除金融性質的裕融跟玉山金控,還有一線人員跟總員工數都不多的中碳,其中只有茂順設立獨立的人資部(印象中也沒聽說茂順有缺工問題),其餘幾家也都是把人資這部分的工作歸屬到管理部轄下,這樣的作法應該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當然,我也多少能理解為什麼工廠運作會把員工視為被管理的對象,最現實的一點就是外勞問題。由於工廠大多是比較單調、危險、耗體力的工作,很多工作根本就沒什麼本勞願意從事,除了盡量自動化之外,外勞變成唯一的解方。偏偏外勞的母國大多是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以及文化習俗,企業本身要擁有跟這些外勞溝通的人才並不容易,何況人力需求也常有淡旺季之分,透過仲介調度變成兩全其美的選項,企業只需要管理人力仲介所提供的勞力,遇到狀況就直接跟人力仲介溝通,既不需要去煩惱其他管理跟生活輔導的問題同時可以精簡人力,但也因為多了這一層的緣故,多數外勞對企業並沒有夠強的歸屬感,加上仲介抽傭的比例過高或常沒有從外勞的需求來設想,如此又另外衍生了外勞逃跑或其他問題,勞動人力的高流動性又讓企業得重新訓練員工...

其實以彰濱工業區這麼大片的土地、這麼多家企業進駐、這麼多的勞動力需求,地方政府何不以專法專案處理,設立一個公辦民營總合的人力仲介機構,分別去不同國家招募勞工,並視各企業淡旺季需求協助調度外勞,並在彰濱工業區較接近市區的部分設立泰國村、印尼村、菲律賓村、越南村... 讓這些外勞也能在異國跟同鄉的朋友互相交流,甚至配合該國特殊節日辦活動。同時配合政府新南向的政策,免費提供外勞學習中文也請專業的師資協助當地台灣居民學習這些國家的文字、語言,體會理解其特殊文化,如果發展順利說不定可以變成地方特色還能成就另一種觀光資源。

投資帝寶的時間已經超過十年,其間隨著全球經濟局勢的動盪以及帝寶本身面對反托拉斯訴訟等事件,一路走來是有看到公司整個經營團隊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儘管如此,公司經營團隊還是展現強烈的企圖心,這點實在是難能可貴。我在最後除了提醒公司經營高層要注意高階經理人工作內容跟職稱的相稱問題,也不禁語重心長表達了自己投資帝寶這麼多年的一些感受:跟主要競爭對手堤維西相比,帝寶更專注在本業,對於未來的佈局投入的更多,營運績效的表現相對好,但是就算我自詡為長期投資人,這麼多年來投資帝寶的收益在目前所投資的公司中敬陪末座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除了某些現實面的問題之外,對於外部投資人而言帝寶一直有一層「神秘面紗」,投資人想多瞭解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公司方面也不常主動與媒體法人交流以讓投資人知道公司目前的發展動態,加上配息率總是偏低這個現實因素,在在都是帝寶本益比偏低的重要因子,這也是我在股東會中所強調,如果不算領到比定存稍好一點的股息,當初八十左右買進的股票,如今隔了十一年多股價還是在同樣區間流轉,但明明公司的總資產甚至每股淨值都已經這麼高了,這些投入究竟何時才能反應在獲利上讓股價也跟著基本面一起攀升呢?

IMAG2145.jpg
有網友曾經私下問我,我是否有察覺自己這樣的投資方式會有稟賦效應,答案絕對是「 YES ! 」,對於帝寶這樣的情況尤其嚴重。理性面來看,帝寶合併報表中自由現金流量呈現負值的情況持續數年,資本投入增加也伴隨負債比率上升,但整體獲利卻看不太出來有什麼增長...絕對該賣;感性面來看,帝寶是我參加第一場股東會的公司,是我投資超過十年的公司,是改變並奠定我投資哲學的公司,實在賣不下去... 這是我的包袱,看在帝寶許總裁跟賴總以及其他經營團隊成員依舊兢兢業業在崗位上努力的份上,我還是選擇再給帝寶一些時間,然而對於其他投資人來說,如果期待要在短時間內就享受到甜美果實,那我會誠摯建議還是別考慮帝寶。

這次股東會的錄音以及提問請至此處下載,這篇股東會心得分享已經不像過去寫的那樣簡潔,可見稟賦效應真的威力強大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帝寶 股東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CH 的頭像
    LCH

    孝話一籮筐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