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naquser 於昨天針對我「2010 投資報告」提出了一些問題,原本他是擔心答覆內容可能有些敏感,所以一開始是用悄悄話的形式發給我,問題不少,而且還真的是有點敏感,不過我想對於看了我不少篇自以為是的投資心得分享的網友來說,可能會好奇,究竟我是否只是「說了一口好投資」呢? 既然 naquser 網友提出了頗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我也就趁這機會答覆,或許有幾位網友可以藉此滿足一下好奇心。
naquser 網友問道:「
整個上半年我自己的投資部位幾乎是沒啥動靜可言,不過比起其他朋友
都表達被大盤走勢玩到身心俱疲,自己還能維持平盤算是相對可喜可賀了。
=> 以投資人角度來說,大盤、平盤這些投機市場用語應該與您絕緣吧^^
唯獨帝寶股價在這一年來竟然還出現退步,讓我感到有些失望
=> 您不是投資人嗎?技術分析您也不碰,這樣應該沒有差吧
2010 年投資整體部位的報酬率為 26.07% ===> 厲害!
請問您是年年都這麼高,若年化來下的話,大約是多少?
您的報酬率是把賣出的價差計算進去嗎?可是若賣出去就
無法長期持有,領股利了,您是以領股利為持股原則嗎?
中碳在營運及獲利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股價的表現也非常亮眼
=> 一個自認技術分析外行的投資人,為何要在意在意股價呢?
長期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參與其成長,如此的投資方式所得到
的回報絕對是可觀的 =>這樣的報酬率約多少呢?
泡沫成形期才是投資績效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
=> 是不是指景氣底部剛過,剛脫離景氣低迷的時候?
以上
」
我把留言分成三個部分來回覆:
1.為什麼我自詡為效法巴菲特的投資人還要在意股價?
所謂大盤、平盤算是投機市場用語嗎?我是沒這樣認為啦,即便是,正如同吃齋唸佛的人又不是不能認識各種牲畜,兩者間應該不會有抵觸。畢竟這是投資領域的術語,簡單的詞彙可以方便跟別人溝通,拿來用在言談表達中並沒有什麼不妥。
巴菲特在股東手冊提過,他跟孟格會盡量讓波克夏的每股內在價值跟市值不至於相差太大,這樣才能讓任何時候加入或離開的股東不會吃虧;另外巴菲特也強調過「一美元的假設」,也就是公司每保留一美元的盈餘應該要創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值,如此才對得起投資人,由此可見在意股價並非是只重視技術分析的人的禁臠。
再加上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真的有比較大的資金需求是手頭上的現金一時所無法支應的,勢必得處分自己持有的股票,這個時候股票的市價當然有參考的實質意義,而另一方面,用股價來衡量投資組合的表現也許短期波動程度大,但卻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個人還是會注意股價的變動。
不過怎樣觀察股價又不受到股價影響心情跟投資判斷,這就真的是個考驗了。我個人由於工作的關係,幾乎是天天都可以看到股價變化,但也許是種天賦吧,我倒是很少受到股價變化的影響,但一般人也許就需要把這個週期拉長到一週或甚至一個月,這樣比較有益身心健康。
2.我的投資為何?報酬如何?計算方式是?
自從兩千年網路泡沫後,我改弦易轍開始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加上曾經有一陣子很認真在玩羅伯特‧清崎那套 Cashflow 的紙上遊戲,所以漸漸的都以領取被動收入(現金股息)為股票投資的主要考量,買進並持有的時間都超過兩年以上,也很少賣出。
我個人計算年度報酬率的方式是以整個投資部位(含現金部位)年終總市值對比於年初總市值的增長率來計算,這樣會包含買賣賺到的價差,也會涵蓋領到的現金股息。如果當年度投資組合中有新增的資金,基於簡單且保守的原則,我會將其視為分母的加項,但是在分子部分則視為減項。
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每個交易日保留一份當日市值及持有部位的資料,最早開始有系統這麼做可以追溯到 2005/08/11,以當初的部位總市值到昨日部位總市值,年化報酬率大約是 27.16%,除了 2008 年報酬率是 -35.81%,其他年度的表現倒是還令人滿意。
3.關於泡沫...
回顧過去台股或是其他國家股市的泡沫情況,如同科斯托蘭尼雞蛋所描述
上圖中 B3 到 A1 是買入的最佳時點,而 A2 至 A3 階段是泡沫形成的階段,這部分通常可以讓手上持有資產的投資人享受到資產快速增值的效益。我認為目前台股的情況應該就是處於這樣的階段中。在「民國一百年大泡沫」以及「漫步華爾街」兩本書中,都有相當的篇幅提到經濟泡沫的發展史,相信可以幫助大家認識一下泡沫的美麗與哀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