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辭用字大有關係
前幾天跟景仁聊天時
他特地請我推薦幾本投資的入門書給他的另一半
後來又聊著聊著
他這麼說「我現在會用我自己的點去操作」
其實這句話聽起來稀鬆平常
不過我知道他找我討論投資時
大多是想知道從基本面來看待投資的我是怎樣的看法

他這一句話中的「操作」倒是讓我有點不舒服
我於是回答他「我是不會用『操作』這個詞來描述我的投資行為
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有我的道理的
眾所周知的股票投資
大多數的散戶把焦點放在價差
每天看產經新聞、聽專家解盤、作技術分析
試圖讓自己每次的交易都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而一年交易次數的頻繁程度看看大盤每天的成交量就可以窺知一二
這些人的確都是這麼「操作」自己手上的投資標的跟資金
其實不單是如此
只要聊到投資,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但不管是哪一套,從口中出來的如果是這些詞:
買低賣高、套牢、壓力、支撐、拉抬、籌碼
那麼應該就可以推斷這位仁兄是著重「操作」的
反之如果聽到的是這些詞:
毛利率、淨利率、ROE、SWOT、產業分析
那麼他應該是跟我一樣重視基本面的「投資」
當然這兩個族群絕對不是涇渭分明
就像將油跟水倒進同一個容器中攪拌均勻
總是會有油水難辨的那一層
不過只要靜待一會兒
油跟水終究還是會有清楚分明的一條界線在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我很介意之處
很多人提到所投資的股票標的時大多用代碼
但是對我來說
這樣的說法就像是把投資標的簡化成一串數字
不但對於不熟悉股票代碼的人徒增得另外說明的困擾
這代碼的稱呼方式讓我很難不跟樂透彩或是賭博產生連結
何況當我們將資金用於投資一檔股票時
其實質意義在於成為被投資公司股東的一份子
當我們跟別人提「我投資了台塑」總比「我投資1301」恰當多了

如果想學習基本面投資
卻總是從嘴中吐出營收創新高、主力作多、突破、下探之類的語句
那恐怕就是「塵緣未了」啦~
因為我堅信心態跟用語是絕對息息相關的
想改變心態得從對話表達時的遣辭用字開始努力

★報酬率算對了嗎?
今年台股漲幅在前幾天達到 50%
這樣的大環境造就了不少號稱打敗大盤的投資達人
他們之中有些人這麼說的:
「光一檔XX就讓我獲利數倍了」
「我在OO才12塊的時候就買進了
 如今股價破五十了,我可是賺翻了~」
不諱言這樣的成績還真是很難不令人眼紅
但是讓我們來思考一件事:
假設 A 跟 B 所擁有的資金都是一千萬
A 把九百五十萬拿去買房子並出租當包租公,每年收租金20萬
另外的五十萬買到一檔飆股,獲利 100%
而 B 把全部的資金都用來投資股票
但是因為 B 生性謹慎
精挑細選後買到兩檔讓自己可以睡得著吃得下飯的績優定存股
有鑑於過去配息都很穩定
而趁著之前股價來到現金殖利率大約在 10% 左右時買進
A 跟 B 一年後的資產報酬率是多少呢?
A 用一千萬賺到 50 + 20 = 70 萬,實際報酬率  7%
B 用一千萬則是賺到 1000 * 10% = 100 萬,報酬率則是 10%
讓我們把時程往前推進一點來看
A 的 100% 報酬率可絕對是羨煞眾人
B 買現金殖利率 10% 的股票則是被人說錯過賺大錢的機會
但如果是你,願意當誰呢?

另外,最近商週有提到買都更屋賺一倍
裡面所舉無非是每坪30幾萬買進之後
再用六七十萬的高價脫手獲利的例子
這的確讓很多想買房子的人躍躍欲試
可是似乎沒多少人去注意一個問題
要賺這一倍得等多少年?
計算報酬率而不考慮所花的時間
這絕對不是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會做的事

★買到洋華賺七倍!?
前陣子出現了一個新股王
就是號稱台灣觸控面板產業龍頭的洋華
姑且不論這股王其實很短命
更不消說佛心來著的東森財經台
還特地將全球觸控面板的龍頭--日本寫真的市值跟洋華比較
結果把洋華全部賣掉不但可以買下整個日本寫真還有錢可找
從洋華公開抽籤到當股王這一段
其股價漲幅出現驚人的七倍
(經過確認洋華承銷價後,七倍的說法應該是以興櫃時的價格)
這些賺到七倍的幸運兒真是羨煞所有人了
不過想想看有多少人真的有這福份賺到七倍?
如果是抽籤抽到的人,通常因為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掛牌首五日
看到股價大漲有多少人能不心動?
即便當時真的忍住了
沒多久遇到漲幅達兩倍時又有幾人在天人交戰後敗下陣來?
更遑論三倍、四倍、五倍這樣的內心煎熬會有多令人痛徹心扉了
所以真正能讓人獲利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好股票
通常是那種每天看股價都沒什麼長進
其股價的蝸步還讓人昏昏欲睡
但是當用還原股價來看他過去幾年的股價走勢圖時
才會猛然發現,原來我也賺了好幾倍了
(不相信的話就去看看中鋼跟台塑的還原股價走勢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