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羅胖的一集羅輯思維,題目叫「政治的殘酷邏輯」。這一集主要探討為什麼精明幹練且在高位歷練這麼久的慈禧太后何以會放縱義和團把整個大清國已經有點慘的情勢搞得更慘,導致八國聯軍都直接打到北京,讓整個大清國國運一路走衰從此再也回不去。其中羅胖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這麼說:「慈禧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她不一致」

2016-11-26_011443.jpg

即便身為大清國當時最有權勢的人,就一般的認知,慈禧太后他的個人利益不就應該跟國家利益是緊緊相依嗎?為何他會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國家的利益之上呢?當然,儘管事實只有一個,但歷史事件的解讀其實有多個面向,羅胖的說法並不見得就是當時慈禧太后的真正想法。不過在深入分析之後還真是不無道理。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有句名言:「If you would persuade, you must appeal to interest rather than intellect.」,要說服一個人必須以他的利益為考量,而不是只靠理智 ( 更遑論道德 ) 。當時若有人從另一個角度來深入分析其他後續可能發生的情境對慈禧的衝擊,正如當初施琅對康熙講了一句話,從此改變台灣的命運一般,也許當下她老人家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策,說不定還能讓大清帝國的國祚得以多延續幾年。

benjamin-franklin.jpg

講了這麼多也該切入我想講的主題--復興航空停飛事件。

可能是受到巴菲特過去對航空公司的負面評論所影響,關於航空類股我並沒有列入我的投資考慮標的清單中 ( 不過最近巴菲特又因為大買美國航空公司股票引起話題,真是搞得大家好混亂啊~),而過去長時間表現實在乏善可陳且股價看來一直都不太妙再加上兩次摔機事件加持的復興航空,我就更沒想過要去研究他了...

雖然沒研究過,但總要跟隨潮流來個事後諸葛,來看看興航過去究竟財務表現有多糟:

Image2.png

Image.png
不用看其他圖表資料,單單從財報狗網站所擷取的這兩張圖表,就算只是投資入門的人都可以看出這公司很有事,正所謂危城不入,亂邦不居,除非是想找機會趁火打劫,這種公司的股票實在不應該列入考慮。不過即便已經到了公司主動提出解散的地步,還是有人特別提出獨到的見解,認為興航董座除了開超跑肇事逃逸這件事比較糟糕外 ( 這段是我加的 XD),就興航的營運面而言,林明昇的決策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糟糕透頂。只不過這篇文出來沒多久就被砲火一直都很猛烈的徐嶔煌打臉...

 

如前所述,我對於興航並沒有什麼研究,所以營運方面的看法我也講不出比這一矛一盾更有料的東西。我想就從對興航開始注意的「公司宣布解散」這事件開始談起。

(ㄟ 你是來亂的喔!都解散了還談什麼?)

矮油,解散歸解散,但這家公司跟其他上市櫃公司很不一樣啊,你看看之前那些把公司搞爛讓投資人賠得連棺材本都沒有的公司負責人,像是力霸王又曾、東帝士陳由豪、安鋒朱安雄這些人,除了讓投資人只能拿股票當壁紙 (現在上市櫃股票都無實體化了,連當壁紙的機會都沒了),甚至員工也被欠薪幾個月而且拿不到資遣費只能無語問蒼天。但興航雖然沒辦法償還可提前贖回的 ECB,如果公司對外宣稱的是事實,員工的資遣費其實早就"傳扁扁" (台語,準備好的意思),只是停飛消息這種突然而來的衝擊,造成員工短時間內無法調適,情緒上的激動與不滿的確不難體會。

有幾個朋友對於興航突然宣布停飛這樣的處置方式很不以為然,認為公司經營團隊不可能是突然覺察繼續經營有困難才宣布解散,所以若早就決定要解散公司應該也要符合法規,至少提前一段時間讓員工有所準備,而不是突然間就宣布停飛讓所有人無所適從,何況時序已經到了年底,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到時候這年要怎麼過呢?

先聲明,我可不是因為天生反骨一定要跟人家唱反調討頓打才會爽。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我認為興航經營高層的決定其實是正確的,儘管這樣不只造成員工難過,也造成部分旅客嚴重不便以及配合的旅行社哀鴻遍野。原因為何呢?也許因為現在空中交通便捷又頻繁,大家都把搭飛機視為稀鬆平常的事,但不妨想想,一架這麼大的飛機要搭載這麼多乘客從甲地機場起飛經歷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的長途飛行距離再平安降落在乙地的機場讓乘客得以繼續他們的行程,這個過程中得經歷多少人協作才有辦法確保整個旅程的安全呢?(不妨參考這篇 「飛航安全:人為因素與飛航安全」)

回到這篇文最開始所提慈禧太后的例子,讓我們來設想興航員工的個人利益跟整個公司甚至社會的利益是否一致。我們假設興航依照規定在九月底就宣布公司將在兩個月後停飛並解散,姑且不論債權人跟政府會有怎樣的大動作來干預這個決定而搞得滿城風雨,單單考量到公司所有跟飛航安全相關人員就好,是不是只要有那麼一個因為擔心自己兩個月後就要沒工作,或者在腦中不斷思忖怎樣應付隔天到新公司的面試該怎麼應對,只要有一個人在重要的環節出現該注意而沒注意到的缺失,這是否就非常有可能釀成另一個造成幾十甚至上百個家庭破碎的空難事件?與其冒著這種更大的風險,是不是突然宣布停飛讓所有員工都能專心因應公司解散這件事對整個社會還比較有利些呢?

airplane.jpg
(執行A級檢查中的飛機,圖片來源:飛航安全:飛機維修人員的生活)

興航解散事件另一個大家討論的重點是公司高層是否有內線消息而自己提早賣股票?底下是從神秘金字塔取得的股權變化狀態圖,公司是在 11/22 宣布解散,而從大股東持股的變化看來,這個決定應該是很臨時的,或者大股東其實有船長跟船一起沈的心理準備。

2016-11-26_012834.jpg

不過以上的論述其實也不太經得起考驗,從下圖就可看出持股最多的國產實業其實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拿去質押了,而且國產實業雖然是林孝信家族的公司,不過若以國產持有興航的持股比例再乘以林孝信家族持有國產的股權比重,興航停飛只是家族信譽受到負面影響,對於他們的財富衝擊應該不會太大,何況整個集團目前的金雞母是中興保全,而中保持有興航的股票其實算是燙手山芋,如今可以一次打消永絕後患,何嘗不是塞翁失馬,焉之非福。
Image1.png

企業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企業主讓公司股票掛牌上市上櫃無非是為了讓公司可以籌措到更多資金,或增加知名度以利爭取新客戶,或藉由媒體介紹讓更多人認識進而有優秀的人才更有意願加入,說穿了無非就是想賺更多錢。如果公司發展順利,企業主分得的利潤確實可比掛牌前還有所成長,即便無法全拿所有成果,但能夠名利雙收自然也心滿意足。但人性自私終究是常態,一旦因大環境不佳,或是決策失誤造成虧損累累時,既然好名聲已不可得,企業主自然會想優先保住自己的利益,屆時造成投資人損失恐已經不是他們在意的事了。其實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興航的情況之所以與眾 (那些跑路的老闆、債留台灣的公司) 不同,我想很大的原因在於林孝信家族還掌有國產實業跟中興保全,也就是說他們還要繼續在台灣做人,名聲可不能完全不顧。

至於在投資上的運用,因為我始終認為人性通不過考驗是正常的,所以要避免受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別讓企業主有被試煉的機會,當然實際上我們沒有那個能耐去保護 (保佑?) 企業主能一路順風順水,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去投資正處於逆境已經一段時日且看不出有起色的公司。不想富貴險中求只願一路平安順心的投資人,這帖方子請拿去服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