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異商品:
1. 是否為經久不變的產品?
是的,零售業(飲料、非食品,出版品,食品)產品變化不大
產品與服務 |
銷售額比例 |
飲料 |
34% |
非食品 |
25% |
出版品 |
13% |
食品 |
13% |
超商雖然主要的業務為銷售日常生活食品用品,然而近年來卻有增加不同服務的趨勢,例如網路書店的書籍配送,各項代收服務,加上Kiosk匯集其他服務,超商的收入呈現多元化。儘管整體市場已經出現飽和的跡象,各店單位面積可貢獻的營收還是得以藉此成長。
2. 產品的優異讓公司有定價能力?
有,檢查過去4年毛利率都維持在30%左右
比較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統一超商毛利率約高於全家1-2%。
統一超商比全家有更強的定價優勢
毛利率 |
統一超商 |
全家 |
2009前三季 |
32.36% |
30.17% |
2008 |
32% |
30% |
2007 |
31% |
30% |
2006 |
30% |
30% |
2005 |
30% |
29% |
近年推出獨家特有的Open將周邊商品,並常率同業之先推出各種獨特的促銷活動,對於公司在毛利上的提昇應該都有不小幫助。
★龐大市佔率:
1. 與該產業市佔率最高的競爭者相比差異多少?
統一超商 4800家 (52.2%)
全家 2324家 (25.2%)
萊爾富 1244家 (13.5%)
OK 826家 ( 8.9%)
以店家為設算基礎,統計前四大便利商店家數。
以下參考維基百科
以土地平均分店密地,台灣每7.59平方公里(km2)就有一家門市,居世界第二。香港為1.7km2居世界第一。
人口平均分店密度,台灣以每4800人一家分店的平均密度居世界之冠,領先香港的每10400人一家分店之平均密度。
2. 達成目前高市佔率的主因?
統一超商(1979) 年進入此市場早全家(1988)10年
3. 高市佔率在這個產業中是否代表有定價能力?
市場佔有率52.5%,在台灣穩坐超商龍頭的寶座。
★卓越執行力
1. 是否有專利的生產製造流程?
無
2. 優秀的營運效率原因為何?能否持續?
物流與POS資訊系統,研發團隊持續推出新的服務型態或是產品,常成為市場的焦點,相信這樣的研發實力可以持續下去。
★傑出管理者
1. 公司是否為家族企業?
否
2. 管理者是否有可以傳承的接班人?
目前尚未明朗。
3. 公司是從內部培養接班人還是從外面遴選?
由母公司統一企業派選
以下參考維基百科
徐重仁(1948年1月18日-)生於台南市,現任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也兼任統一流通次集團多家公司董事長,素有「台灣流通業界教父」之美名。
簡歷
徐重仁於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畢業,之後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1977年取得流通經濟碩士學位後,進入台灣統一企業。1978年參與創設統一超商。1982年因虧損連連,統一超商併入統一企業,他被調入麵包部。1984年他自願請調回超商部,其後任職至今。徐重仁自統一超商創始以來,便一直參與經營,從連續虧損七年到現今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業公司,在台灣零售業界頗受敬重。
★無形資產:
1. 有客戶願意為同樣等級的產品多付一些錢的品牌?
搭配有Open將圖案的商品或周邊商品乃市場所獨有,對部分消費者有吸引力,應該可以提高一些售價。
2. 有時效還很長的有效專利?
無
3. 有法規的授權或是取得國際級不易取得的認證?
2000年與美國7-ELEVEN簽定永久區域授權合約
2010年子公司速達(黑貓宅急便)取得日本大和運通「黑貓宅急便」品牌永久授權
(註:
統一速達股權
統一超商持股70%,統一企業20%,日本大和運通10%)
★顧客轉換成本(客戶):
1. 市場上同質性產品或服務的選擇是否多樣?
多樣,對手全家便利商店大多提供跟統一超商同質性的服務,其他業者也有高度的替代性。
2. 客戶轉而使用別家產品或服務的代價(時間、金錢)?
並不高,客戶可以選擇去全家或萊爾富。
有些偏遠地帶(例如綠島、金門、馬祖,等)只有統一超商
此作法雖然在配送成本上可能偏高,但可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肯定與支持。
★網絡經濟(網路):
1. 顧客或使用者增加對於公司的正面影響是否為非線性?
單一店面顧客數量增加,增加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算是有非線性的正面助益。
參考:商業週刊「便利超商轉型成巷口量販店」
2. 公司的服務據點增加對於公司的正面影響是否為非線性?
單一區域分店的數量在某個程度下,可以減少物流邊際成本。
★成本優勢(生產);
1. 生產流程中可以讓公司比對手有更低的成本?
無
2. 公司擁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在某個特定區域形成獨佔或寡佔?
台灣地區為市場寡佔
3. 公司擁有經濟規模的優勢?
有。因為銷售量大及品牌實力可透過委外代工自有品牌產品,對廠商有較強的議價能力,產品的上架費也可比一般對手高。
4. 公司擁有其他對手所沒有的獨特資產?
特有的代言人Open將,還有結合星巴克、康是美、聖德科斯等多型態通路,透過集點等行銷活動可以共同行銷,增加自身及轉投資公司的效益。
整體而言,統一超商具有相當的經濟護城河
有7-11的品牌、5成左右的市場佔有率、物流與資訊系統的支援。
唯一一點在於近幾年市場給予高度本益比(15X以上)
以致能買入的機會點並不多見
儘管超商龍頭的形象深植人心
無奈轉投資部分的表現大多不若本業那般優秀
進入上海這市場的時間點較對手落後不少
是否能後發先至
需要長期觀察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