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振樺電

8114_N16.85%.jpg

2017 年對振樺大多數股東來說是頗煎熬的,一年內股價跌了 16.85% 雖然不算大跌,不過相較於大盤 15.01% 的漲幅,兩者一來一往跌幅也算不小。2017/7/14 宣告收購瑞傳之後,股價明顯呈現下跌趨勢,身邊幾個也有投資振樺的親友不時就來找我聊天,目的不外乎就是想從我這邊取得支持他們繼續持有的信心。這一波下跌並不顯得倉促,時間拉得極長,顯然賣的人並不急著脫手,但所謂長痛不如短痛,我倒是很能體會這些有振樺持股的親友的心情,畢竟振樺也是我的主要持股,雖然整體部位的平均成本還是遠低於目前的股價,但說心情完全不受影響絕對是騙人的。之前曾經跟朋友打趣說,「如果看到股價下跌心情會不好,那你應該多買一點!」,為了親身實證,從股價跌到 150 左右我就開始少量加碼,一直來到約 130 股價總算有止穩跡象,總共加碼了近 20 張,幸好這過程中隨著股息進帳,手上的銀彈才得以補充。

由於沒傳出什麼確切的利空(偏偏公司一貫維持低調風格,除了 2017/9/7 難得參加一場法說外,也無法從其他管道得到相關說明),對於外資為何不斷倒貨(正是這一波股價下跌的主因)的真正原因市場自然有些揣測,儘管我也不知道實際狀況,但長期觀察 IPC 這個產業,在 2017 年的確嗅到不太尋常的氣息。整個產業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最主要的關鍵應該是樺漢動作頻頻,投資人常戲謔說「當鴻海進來,藍海也要變紅海」,樺漢身為鴻海在 IPC 領域的代表,發展過程中不斷透過收購、發 CB 籌資、再收購的循環模式,一路下來不但併了國內一些較小的業者,甚至連研華在國際上的主要對手德國控創 Kontron 也被納入其麾下,聲勢可謂如日中天,從樺漢股價的強勢表現就可看出鴻海光環的加持確實很有威力。此外,佳世達收購友通融程電私募引進研華飛捷透過普達收購德國通路商... 不管是垂直、水平甚至跨產業的整合似乎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

過去 IPC 儘管百家爭鳴,但只要擁有利基幾乎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在台股這個產業有很多相關公司掛牌,一直以來大家相安無事合力賺外國人的錢,毛利率的表現也都不差,豈料樺漢大腳踩進來之後,除了吃掉幾家公司也一併威脅研華這個產業龍頭,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不過根據在這產業的朋友的觀察心得,這個產業其實也有個共通點是不得不正視的:接班問題,由於台灣產業發展常有一窩蜂的特性,不同階段幾乎都有一群人在同一個產業創業,而 IPC 很多老牌公司的創辦人其實也都面臨交棒的問題,若不想退出能否找到合適的人才順利傳承就是他們目前最大的挑戰。產業龍頭研華選了一個頗妙的接班方式,雖說這種多人共治的作法並非研華首創,台塑集團的九人決策小組、台積電雙首長平行領導都是先例,但對比這兩大集團公司,研華的規模卻用到三個人來分擔總經理職務?何況原來的總經理何春盛跟創辦人劉克振都還在公司擔任董事,再加上後來傳出某事業群的 leader 跳槽樺漢,由此看來這個交班恐怕形式大於實質,還不能算是塵埃落定。

在 12 月份舉辦的振樺電第二次股東臨時會中陳茂強董事長也不諱言指出,振樺之所以趁併購瑞傳這機會,透過私募方式引進雲川興業這具外資背景的大股東,除了著眼於公司長遠發展,使其不受限於 POS 整體發展限制外,藉此在全球運籌中心(GCO)培植接班人也是另一個重點。我個人觀察心得,陳董的為人跟管理風格是讓振樺能擁有今日成績頗重要的關鍵,能在陳董的身心狀況都還不錯的情況下就做這長遠的打算實在是股東之福,至少我們可以確定接班的人選不會是倉促選擇的結果,而目前正處於振樺轉型的關鍵期,能參與這個階段的整備並協助新振樺上軌道,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歷練過程,因此再接下來的三五年內要選出一個合適接班人應該不難,且憑著戰功而承接這擔子也能讓其他人信服。

我在股東臨時會的臨時動議曾以三國鼎立的例子來看新振樺、研華以及樺漢三家公司,當然,實際情況在這產業還有凌華、飛捷、廣積 ... 等實力不弱的競爭對手,或許現在就把新振樺視為可跟樺漢、研華平起平坐是早了點,且不乏有投資人對於目前研華、樺漢兩強對峙的局面,新振樺究竟有何能耐可以與其他對手競爭甚而脫穎而出?我想要回答這問題先要確定樺漢跟研華是否真的正面交鋒,財訊先前已經就兩強對壘做了分析,顯見就算雙方縱使有互踩對方地盤的動作,但應該還能各據一方,而包含新振樺在內的其他業者若要能生存,就在於能否填補這兩家公司業務不易涵蓋的市場,以目前新振樺的架構來看,研華跟樺漢無法服務到位或看不上眼的客戶應該就是新振樺可以趁機卡位的,除擁有原來 Posiflex 跟 KIOSK 兩個品牌,再加上瑞傳不錯的研發實力,若把重心放在零售通路這一塊來深耕,相信是會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機會奪魁,若資金調度跟接班都能順利解決,股東臨時會中陳董其實也暗示後續不排除再併購其他業者的可能性,若能累積整併經驗,相信後續應該會更駕輕就熟。

只是不得不明說,正因為新振樺處於一個轉型階段,帶來陣痛在所難免,台語有句俗諺描述古時候婦女生產是「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企業的轉型雖然不至於不成功便成仁,但的確在這個階段總會有不少狀況接踵而來,我想正因這樣的考量,加上先前公司併購 KIOSK 的成果對獲利貢獻不夠亮眼,以及發行甲種特別股導致股本膨脹的情況,部分外資基於確保戰果而出脫持股,其實不難理解(但是淡馬錫也是外資啊~)。以 12 月舉辦的第二次股東臨時會中陳董所說的來判斷,新振樺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看出初步整合成績,這期間要冀望公司靠本業獲利出現令人驚艷的表現肯定是強人所難,畢竟瑞傳本來的毛利率表現就略遜於振樺,從這最近幾月所公布營收看來,明顯不是「振樺+瑞傳」,預料在整併過程中是以獲利為主要考量而犧牲部分營收,為了達到陳董先前在雜誌採訪時提到每年 EPS 都要成長的目標,公司在第三、四季已經明顯透過處分資產的方式來達標。2018 年預計將持續處分剩餘的瑞祺電通股票(畢竟剩下越少就越沒影響力,留著也沒用),而另一棟價值更高的舊廠房應該也會侍機處分,下半年合併縱效能銜接上的話,2018 年的 EPS 應該是真的有機會再成長,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振樺電EPS一年要比一年高.jpg
( 上圖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535 期

茂順
9942_P11.51%.jpg
茂順這一年股價漲了 11.51% 表現算中規中矩,前三季儘管營收都有小幅度增長,但公司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低調風格,並沒有放出什麼好消息來加持,自然無法引起投資人注意,股價也是直到 Q3 季報公布之後挾著稅後淨利年增率不錯以及相對低的本益比才稍稍得到平反。過去茂順曾因為歐元短期貶值幅度過大而影響營收表現,今年雖然新台幣倏地走強,所幸歐元也毫不遜色,即便公司外幣部位還是以美元居多,不過較為強勢的歐元至少不會讓公司在歐洲部分吃虧,只要這個態勢沒有重大轉折,推估營收的表現可望繼續維持。

今年對茂順來說頗具紀念意義,公司自從 2002/1 掛牌舉辦首次法說之後,這麼多年來完全沒辦過一場法說會,這個紀錄直到 2017/9/27 才打破,帶著朝聖的心情我特別請假參加。也許是真的隔太多年沒辦法說,為了讓比較多人認識茂順,公司不但準備了印刷精美的書面資料,會場上也掛了不少海報,甚至擺出很多產品讓大家見識瞭解,不得不說這可是我參加過的法說會中最有誠意的一場(若每家公司的股東會也這麼辦,應該會有更多人去參加股東會吧?),如果對於油封的作用還不瞭解的人不妨透過公司準備的法說會投影片來大略認識。

IMAG1446.jpg
(印刷精美的書面資料)

IMAG1448.jpg

IMAG1452.jpg
(雖然看來都很像,依照不同使用環境,油封的規格特性很多元)

IMAG1447.jpg
(對比右上角名片大小的條碼貼紙,不難看出油封大小規格差異很大,我曾經參觀過茂順生產風力發電機所使用的油封的生產設備,真是大得讓人印象深刻)

 

IMAG1449.jpg
(茂順所推出自有品牌的維修包)

IMAG1450.jpg
(會場上有不同海報介紹不同應用領域的油封)

這次法說會的內容我有錄音,有興趣的人不妨下載聽聽看,整場由發言人薛汝青經理以及主要負責亞洲部分業務的曾彥霖經理分別就公司介紹、財務表現以及業務內容做說明,不同於一般法說會正式沈悶的氣氛,兩位經理根本就是綜藝咖,他們可不是插科打諢搞笑,而是用輕鬆詼諧的方式來說明以讓在場投資人更印象深刻,我個人認為效果算很不錯,尤其薛經理「一『封』入魂」的說法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27947.jpg
(一個朋友注意到茂順曾經理在 WhatsApp 的大頭照有亮點。茂順雖然不算大,但往來的國際知名企業可不少,顯見其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儘管已建置鴻偉新廠並可望於 2018Q2 投產,公司卻也明白表示這完全是為了打入國際級汽車大廠 OEM 供應鏈而做的準備,短期內對於營收不會有顯著加分效果;很多人擔心往後電動車普及會減少油封的需求,屆時茂順的營收肯定會受到衝擊而減少,然而這件事就算真的發生,肯定也不會是未來這幾年就能實現,一方面電動車雖然用到的油封數量會減少,卻也不至於完全不需要油封,另一方面油封應用的範圍極廣(法說會中曾經理就提到星巴克所用的磨豆機也有用到茂順的油封)隨著新興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新增的各項機械設備需求一樣會很可觀,所以對於這部分我倒是不擔心。

新的一年若世界經濟局勢沒有太大的變動,我預估茂順還是能以我覺得舒服的營收年增率(約 10%)增長,這一年來周遭有越來越多朋友開始注意到茂順,除了具備相較於其他標的稍低的本益比,穩定成長的特性想必更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身為茂順的長期股東,這倒是讓我憂喜參半,只希望公司的股價就算要漲也不要太快,至少讓我還有加碼的機會。

湯石
4972_N3.47%.jpg
2017 年持股中唯二負報酬,一個是振樺電,另一個則是湯石,不過只跌 3.47% 倒是相對好些,至少沒那麼折磨人 XD

湯石自從 2016 年第二季營收停滯之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都沒什麼起色,單看營收表現 2017 年也只能用沈悶來形容,也正因為這原因我原先對整年度獲利並沒抱什麼希望,幸虧第三季財報公布後,憑著穩在 35% 的毛利率表現,加上業外挹注幫了點忙,看來最後 EPS 還是有機會破 2.5,只能靜待佳音了。儘管營收獲利看不出有太大變化,我對於湯石未來的發展看法倒也沒動搖過,這信心主要來自於公司維持一貫穩健的步伐在走,並沒有因為營收衰退、股價下跌就想盡各種可以擴大營收規模的手段,以換取投資人關愛的眼神,畢竟打著跟全球前幾大博物館--故宮合作過的旗號,透過經銷代理同時在其他國家銷售增加營收的作法也是合情合理,湯石卻寧願用保守的作法(在北京、上海成立服務據點)先鞏固好中國市場後再考慮往日本以及其他國家漸進拓展業務,這種不冒進的作風也許不符合大多數投資人的期許,卻是深得我心。

振樺電在一年內辦了三場股東會,湯石則是在兩個月內辦了兩場線上法說會(分別在 2017/11/23 以及 2017/12/21),前者完全是意料之中,後者卻讓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雖不知道發言人王協理所謂「湯董認為第一場辦的效果很好」的"效果"所言為何,但第二場的確感覺得出有比較多投資人發問。這樣的線上法說方式其實很適合大部分都是小股東的公司,我也建議永記(據說他們最近一次舉辦的法說會只有一人參加)以後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舉辦,畢竟台灣雖然不大,為了一場法說就要投資人南北奔波,未免太辛苦了。湯石的法說會並沒有什麼讓人驚艷的好消息宣布,也沒有明確的營收獲利目標,何時會轉佳說得也很保守,不過第二次法說倒是對於 2018 年比較樂觀些,過去公司對於這個行業的特性總強調是落後景氣,而 2017 年經濟表現幾乎可以確定明顯轉佳,歐洲客戶如果對於後市的信心漸漸回復,ODM 這一部份的訂單應該會漸漸回溫。

湯石轉投資大峽谷的部分由於分成兩塊,子公司洪博投資的部位原先設定是比較彈性,亦即可視市況增加或減少持股以實現獲利,2017 年大峽谷的營收獲利表現相較前一年有不錯的表現,股價也有很明顯的漲幅,以其市價相對湯石持有的平均成本來看,若全部處分至少可以貢獻 EPS 超過一元。但觀察湯石對於大峽谷持股的變化,一路下來卻是持續增加,顯見兩公司的合作關係應該會更趨於緊密。另外轉投資東林的部分,儘管從其營收來看還是未見起色,不過卻也已經達到損平的目標,這結果還是頗令人振奮。附帶一提,原先以為東林生產的安定器、驅動器除了湯石自己可以使用外,大峽谷若也成為其出海口應該很有幫助,後來在一次電話訪問,王協理卻澆了我一盆冷水,大峽谷的產品是戶外照明,所用的零件跟室內照明並不一樣,並沒辦法採用東林這種專為室內照明設計的電子零件,真是遺憾...

前幾天好友陳昀趁著元旦假日去了一趟故宮南院後,很興奮的跟我分享了他拍到的龍藏經照片,並且問了一個問題:

2018-01-05_155440.jpg
(後來跟公司確認過,故宮北院的文獻大樓還未使用湯石的產品)

當然所謂的「文物照德(得)清楚,光線又很舒適」沒圖沒真相,陳昀也大方跟我分享他拍到的成果,看來效果真的很不錯!由於珍貴文物不同材質會受到特殊頻譜的光線破壞,博物館對於照明的講究可是最吹毛求疵,因此過去常常不允許參觀民眾攝影(周遭環境亮度不足,一沒注意相機閃光燈就自動補光,故而全面禁止),而故宮的文物件件價值連城,對這部分更是高度要求。如今在湯石的協助下,故宮南院的文物照明已經可以達到光線充足卻不會對文物造成傷害的境界,目前已經開放不用閃光燈的拍照,各位如果有興趣更可以到湯石官網去看看最新公布的成果。相信隨著湯石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出現,口碑一旦建立,OBM 的營收成長絕對可期。

19148.jpg

19149.jpg

19151.jpg

19158.jpg

玉山金控
2884_P13.29%.jpg
玉山金目前是我整體投資部位佔比最小的一檔,單就股價看來漲幅不大,但因為玉山金這幾年盈餘配股一直都佔盈餘分配較大的比重,還原權息漲幅也達 13.29%,報酬率其實不算差。記得有些老經驗的投資前輩說過「類股輪動,當金融股接最後一棒,行情就差不多了」,觀察這一年來金融類股的表現還算平穩,儘管新聞提到整體金融業的獲利依然相當亮眼,不過股價還看不出有激情的演出,未來行情應該尚有可期待之處。

今年在玉山金股東會後跟FRD的研究室版主小聊一下,他把玉山金的持股部位視為類定存,亦即有資金就停駐在玉山金的股票上,遇到有好的機會或標的再從玉山金"提領"出來,若以玉山金這些年的穩定表現看來,這的確是一個比定存還優的選擇,而這個觀念我也已經採用,今年遇到振樺電跌幅擴大且股息還沒進帳的空窗期,我就賣了一些玉山金來加碼。不過這麼做絕對不是看壞玉山金的長遠發展,事實上只要是我認為對理財偏保守的親友,我都建議他們可以將閒錢投資在玉山金上,我自己也拿兩個小孩的壓歲錢幫他們用自己的名義買進玉山金股票且只進不出,就是預期當他們長大後這部分的投資絕對可以開花結果,滿滿收穫。

金融股中我偏好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再扣除公股背景的(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是不會倒的保證,不過投資並非不會倒就好,常常出狀況就很不 OK)且要獲利表現優異、服務有口碑,篩選後大概就剩下玉山金跟中信金,然中信金獲利雖然不錯,偏偏真正的老闆是...所以我覺得不行,忍痛放生。玉山金在 2017 年照例拿了不少獎項,只是這種優秀已讓我感到麻痺,畢竟這就是資優生的日常啊~不過一直以來都能順利躲過幾個大地雷的玉山銀行今年倒是踩到必翔這個小地雷(總算變比較正常了 XD),股東會時有針對這部分提問,黃總說得也算是坦白,把標準拉得很高,踩雷的機會大減,賺錢的機會也少很多,冒險前審慎評估,踩到一兩個雷虧掉的只要從其他多賺到的補回來還有剩,這種風險還是值得冒,道理就跟我們投資決策一樣。

玉山在這一兩年對於數位金融的著墨頗深,這部分雖然得到專業級的肯定,老實說我自己卻沒有太大的感受,可能在於我的理財太過"偏食",大部分資產都在股票,換外幣、繳房貸、買保險這些在我家都輪不到我操心(感謝女王,愛你喔~),而玉山小 i 幾次使用的經驗也跟我的期望有不小落差,感覺上比較像是把搜尋範圍限定在玉山銀行網站的 Google 搜尋,而不是厲害到像是一個人躲在電腦那頭。當然這樣的結果對某部分的人來說也算是好消息,畢竟不少金融從業人員這一年其實不算好過,好幾家外國銀行傳出導入 Fintech 而大量裁員的新聞,我自己的觀察也確實發現不少從業人員都被莫名的烏雲罩頂壓力增加,業務相關者尤甚。

存放利差無法增加,存放比率偏低,濫頭寸規模擴大這些對銀行的經營都是考驗,玉山雖然比起同業表現算是優異,但在其他收入的努力也沒有停歇,由於保險佣金下滑,玉山過去頗自豪的手續費收入受到不小影響,幸好在信用卡跟財富管理成長的部分有補回一些,而電子支付這部分玉山也做了很多努力:舉凡 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 都有支援,支付寶的金流服務、手機 HCE 信用卡、玉山 Wallet 在國內四大超商都可掃碼使用。自己也是金融業的資訊人員,深知要這麼面面俱到背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絕對超乎大多數人的想像,只是這幾年受到大陸電子支付越來越普遍的刺激,台灣相關業者競相投入,即便是便利超商也不甘寂寞加入戰局,大家短兵相接卯盡全力,我很懷疑玉山這樣的積極投入是否能得到對等的報酬,這點相信玉山金的高層也很清楚,只是這麼好的練兵機會,基於長遠的發展考量,全心投入就算沒有得到實質回饋,必定可以累積經驗做為未來發展 Finetech 的基礎。


2017 年有幸在參加 Julian 的共學團時聽到知名財經部落客愛榭克(izaax)的演講(先前我對於總經一直沒什麼興趣,不過在聽過他的分析說明之後,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要在一堆總經數據跟圖表中像他這樣可以整理出端倪的能力絕對不是短時間就能習得,卻也體會到總經的分析原來也可以這麼有趣),izaax 提到他三年多前出版「道瓊三萬點」這本書時,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嘩眾取寵,如今道瓊來到兩萬五,相信這些看笑話的人心裡一定別有滋味。只是就他的分析,即便川普稅改過關(當時這件事還沒確定)他也對於 2018 年下半年的看法偏向保守,最主要的原因是 FED 跟 ECB 讓全球淨資金的流向將會從釋出轉成回流,市場應該會反應這個趨勢變化,大家得有心理準備。

一直以來我的投資就是買進持有且盡量維持高持股水位,即便有大師已經預告 2018 年很可能出現反轉的情況,我想還是會維持一致的風格,畢竟這就是我的投資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改變了就沒什麼存在價值。但各位若不像我這麼死心眼,在大環境充滿樂觀氛圍時可不要被沖昏頭,記得適時降低持股部位,即便可能因此錯失煙花最燦爛的時點,但在大家倉皇出逃時也可能多些笑看人間的從容,得失就靠你自己取捨了。

祝大家 2018 年能健康、平安、財富三者兼得

arrow
arrow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