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開始探討「少數股權對合併稅後淨利的稀釋效應」之前,我們先由一個公式:
「營收
* 稅後淨利率 = 稅後淨利」
聊起。前述定義在「母公司報表」
算出來與MoneyDJ數據是相符的,但在「合併報表」有些公司算出來卻與 MoneyDJ 的數據不相符。 

例如:
環泰(4207) 2012 Q3 用合併營收 * 合併稅後淨利率 = 955 * 9.43% = 合併稅後淨利 90 百萬

表一  (表一) 

原本兩個數據相乘之後,應等於稅後淨利,但在上例,卻非「稅後淨利的 74 百萬」。
它是表現在 MoneyDJ(或劵商 http://www.emega.com.tw/substock.asp?stkType=0&stkNo=4207)的「經常利益」。Why?這中間有「16 百萬」的差距跑哪去了呢?(表二:90 7416      

繼續接下來的圖表來看原因為何...

表二  (表二) 

再去查閱「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newmopsov.twse.com.tw/)環泰(4207) 2012 Q3 合併季報(前3季累計),它是表現在科目 9600 的「合併總損益」。
(扣除少數股權之後的合併淨損益,才是MoneyDJ 的稅後淨利

表三  (表三)

(為方便讀者與表三比對,所以將表二「101 年前三季的數據」加總,得到表四) 

表四  (表四)

 

16 百萬的差距跑哪去了呢(90 74 16)?相信有些眼尖的朋友已發覺,問題出在科目 9602 的少數股權損益,有關「少數股權」我們在下面第二個主題的文章裡會再闡述,在這邊先聚焦上述提及的公式(「營收 * 稅後淨利率 = 稅後淨利」)。

由於這樣會衍生個狀況:
MoneyDJ 財務比率季表的「合併稅後淨利率」變成是有問題的。我能這樣說嗎?MoneyDJ 自己也不承認它的合併稅後淨利率,因照理來說,它合併稅後淨利率如果是正確的,合併營收 * 合併稅後淨利率=合併稅後淨利應算出來是74百萬。MoneyDJ 的合併稅後淨利率,還未扣除「少數股權」這個因素

然後再接下來,又衍生出一個情形:就是我們依據
MoneyDJ合併稅後淨利率」去預測並計算 EPS,不是也變得是有問題的嗎?(因為依據一個還須調整的數據去計算)所以,好像不能 MoneyDJ 的數據抓來就直接去計算,要再經檢視、思考一下。

MoneyDJ 有些公司的合併營收 * 乘以合併稅後淨利率竟然會不等於稅後淨利,有機會的話似乎可跟 MoneyDJ 建議看如何改善?這實在是不符合定義的事。我個人覺得以(表一)9.43% 那不叫合併稅後淨利率,而應該改稱為「合併經常利益率」。改善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調整 9.43% 讓它與營收相乘會等於稅後淨利 74 百萬即可。

OK~接下來討論本文第二個議題。
我們藉由另個例子:葡萄王
(1707) 2012 Q3 的合併季報來觀察「少數股權」的影響:
葡萄王 2012 年「合併損益表」累計前 3 季加總:「稅前淨利是 752 百萬」、「所得稅費用 137.7 百萬」。

表五  (表五) 

稅前淨利 752 百萬-扣除所得稅利益 137.7 百萬=本來應該稅後淨利有 614.4 百萬。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葡萄王 2012Q3 合併累計季報,它是表現在科目 9600 的合併總利益) 
但是扣除少數股權的
165 百萬之後,導致母公司股東的實際稅後淨利僅剩餘 449.4 百萬

我們來看一下
MoneyDJ 整理的報表:

表六  (表六) 

MoneyDJ 報表數據,3季加總後,得到表七:「稅後淨利僅 449 百萬」
但是,稅前淨利 753 (百萬)-
先扣掉所得稅 137 ≒ 614 (為什麼稅後淨利僅 449 百萬?)
449 ÷ 614 ≒ 73 %→ 母公司股東實際「稅後淨利佔 73% 扣除所得稅後的稅前淨利

這中間差距的
165 百萬跑去哪了?(614 449 165
那差距就是少數股權165 百萬。(少數股權27% 扣除所得稅後的稅前淨利
(為了網友與表五方便對照,所以將表六「101 年前三季的數據」加總,得到表七)

表七  (表七)  

再去查合併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是 2,518 百萬」、「少數股權是 245 百萬」少數股權僅股東權益大約一成不到,卻可以吃掉 27% 扣除所得稅後稅前淨利!可見少數股權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這可再深入探討公司治理、乃至經營階層誠信議題)。

表八  (表八)

我們回到文章一開始所提及的公式,以葡萄王(1707) 2012 Q3 來說:
「合併營收
* 合併稅後淨利率 = 1,162百萬 * 19.14% 合併稅後淨利 222 百萬」
它仍然是表現在
MoneyDJ 「經常利益」母公司股東的實際稅後淨利僅 161 百萬),所以 MoneyDJ 計算的「合併稅後淨利率」尚未扣除少數股權的因素。

表九  (表九

結論一:由上述可知,少數股權因素是在合併損益表最後的階段(稅後淨利)才被排除。

拿葡萄王(1707)為例,因在 2012 年合併報表(前 3 季累計)稅前淨利裡面的的少數股權 165 百萬,並不歸屬於公司的利益,但是我們看到合併報表的數據:營收、營益、稅前淨利(也含其衍生的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都是還包括少數股權因素的數據。 看這些數字,若沒有把少數股權的影響先放在心中,是很容易因此高估,依據那些數值推導出來的觀點也當然都有了誤差。 

 

結論二:其實已前面說過,但因重要所以這裡再舉出來,上例少數股權僅股東權益大約一成不到,卻可以吃掉 27% 扣除所得稅後稅前淨利!可見少數股權的影響甚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