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第二季的EPS僅0.49,雖然比第一季的表現有些進步,但對比於去年同期顯赫的成績,實在是讓人有些難過。從損益表來看,不少關鍵的指標都顯示 Q2 比 Q1 遜色些(例如毛利率跟營益率),這對於一個營收幾乎像是一灘死水的公司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此需要仔細對照一下究竟「花生什麼樹」
母公司新光保全的營收與去年差異不大,比較明顯的變化是「現送收入」這個項目,但是雖然這個項目營收增加,成本也跟著增加,大體來看還是賠錢的業務
根據財報中對於現送收入的說明來看,這部份的業務性質跟子公司台灣保全所經營的項目幾乎是一致的,那何以需要新光保全自己虧錢來經營這個業務呢? 透過電話向公司財務經理詢問後,得知主要原因是客戶希望委任的是上市公司(應該是認為如果出事上市公司才賠得起),因此配合客戶的需求,表面上是新光保全承接業務,但實質上還是透過子公司台灣保全的現有資源來執行現送服務。
從以上業務項目的說明看來,現送服務需要的保險費用應該為數不小,因此若無法達到夠大的經濟規模,要賺錢應該是不容易,儘管在母公司的財報中該項目看來是虧損,但是在合併營收中應該是可以互相沖抵,所以在合併報表的營收跟成本明細中可以看出這部份還是有賺錢的。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合併財報中,資產負債表顯示了在短期借款部分有一筆異常龐大的金額,高達12億的新增短期借款,稍早有網友對此出現嚴重的感冒症狀,經過網路上查證相關新聞,12億中有6億是對於子公司新光保全的背書,主要原因是接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在各地高達 4100台 ATM 的現送業務,另外受限於對於台灣保全背書保證的金額上限,還得另外再跟營行借了6億,因為現送業務的執行並非是等到銀行開門才進行,所以非銀行營業時間時,現送業務需要有一筆龐大的周轉金額以因應實際現送需求,所以負債比率才會因此出現驟升的情況。
接下來不得不提的就是影響Q2獲利表現的最大原因:轉投資收益,從下圖不難發現上半年轉投資部分的獲利相對於去年同期的成績實在是不忍卒睹,尤其是新保投資,一盈一虧的強烈對比,絕對是最主要的原因,何況差距還真是大到想忽略都不行。對此公司曾經說明過,去年同期大盤股市的表現出現很大的漲升,所以新保投資的獲利顯得非常耀眼,而今年大盤幾乎都在七千到八千點間震盪,自然沒有太好的獲利表現。然而可以看到不僅僅只有新保投資,就連誼光保全跟台灣保全,其獲利也是落後同期不少,雖然忘了跟財務經理確認實際原因,不過從財報中可以看出,誼光保全跟台灣保全也有自己的短投項目,而這部份跟新保投資還有高度的雷同(毫不意外地,其投資標的有不少是新光集團的上市公司),因此應該也會認列一些虧損,有意思的是,在新保母公司跟子公司的投資標的中,赫然見到中保,沒想到新光保全不但「內舉不避親」還「外舉不避仇」,連對手中興保全也有投資,實在是令人不禁莞爾。
另外從合併現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到新保上半年度相對於去年同期在投資活動上,不論是短期投資或是本業的投資都有很明顯的加碼動作,若大環境果如預料有不錯的表現,這樣的舉措未來應該有令人滿意的收效,但是若老天爺不賞臉,恐怕......
轉投資的部分有些是以備供出售的名義買入的,因此這部份並沒有反應在損益表中,而是從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裡窺得。如果不仔細看一下,還真的會疏忽這部份的變動。經過跟財務部經理確認後得知,新保投資的部分,其投資會以公平價值變動資產的方式認列,其他大多會以備供出售的方式認列,前者投資損益會直接反應在損益表,後者在未賣出前則是只反應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中,這都要「感謝」之前的金融海嘯,實在不懂這除了讓人更難搞清楚轉投資損益以外,對投資人有什麼好處。
另一個影響獲利的原因在於所得稅。大家都知道今年起營所稅已經降到 17%,所以照理說大部分的公司所得稅應該都繳得比以前少才對,但是在新保的損益表中所得稅項目卻看不太出來有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出現的跡象。從下圖可以看出主要的原因在於未分配盈餘加徵 10%,這個數值幾乎已經佔了所得稅項目的一半比重,之前我在股東會中反應現金股利配得太少,另一個考量點也就在這,最好公司今年可以把保留未分配的盈餘擠出更多效益來,不然明年股東會肯定要再次「好好反應」才行。
最後補上新光保全旗下轉投資的幾個重要子公司資訊,在閱讀半年報的時候,我發現有幾家公司的員工數目僅有個位數,甚至還有員工數為零的,若是控股公司還可以理解,但有些明顯不是控股公司,財務經理解釋說這是因這些公司都是透過新保母公司或幾個比較大的子公司的員工來執行業務,讓人力得以更有效率發揮,雖然我是很納悶既然如此何必要另外成立其他公司,不過對方似乎也無法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相信是有所謂的商業眉角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