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農曆過年前台股回檔了一千多點
我負責的投資部位市值也跟著縮水不少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有幫親友代為投資之故)
幾個往來密切的朋友詢問我「虧了多少?」
我也都如實告知,只是他們大多對我的答案感到驚訝與不解
驚訝的是,這帳面的虧損金額可是相當於一般上班族年薪數倍!
不解的是,我怎麼好像講得是別人的故事一樣,一副事不關己?
(我個人的資金也佔了些比例
 所以絕對不是「把郎A音啊西秣料」的心態喔 ^^!
)

猶記得在「富爸爸,窮爸爸」這一系列的書之中
富爸爸,有錢有理」提到收入來源的 ESBI 四象限這概念
(下圖取自此網頁並稍作修改,該網頁值得大家花些時間看看)
ESBI象限 

羅伯特‧清崎建議大家從 E,S -> B -> I
從事直銷的人會建議下線走 E -> S -> B 的路線
大部分的人則偏好走這樣的捷徑 E,S -> I
而這捷徑簡單又理想的實踐方式就是買股票
只是,買了股票就是 I 象限的人嗎?
不少人投資股票的方式不脫是10元買進
接著便處心積慮,只希望用15元或更高的價格賣出
這跟一般小販用低價進貨然後用高價賣給客人的差異在哪?
而一般小販其實是 S 象限的人
換句話說,這些買股票的 E 象限者,就像孫悟空一樣
以為自己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早就脫離如來佛的手掌心
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在汲汲營營的討生活罷了

假設一個情況,有朋友找你籌資要合夥開公司創業
(這也是不少本來在 E 象限的人跳到 BI 象限常見的方式)
相信應該沒有多少人一口就答應吧?
正常人應該都會先這麼考量:

一、這個朋友是怎樣的人?
這個朋友值得信任嗎?我對他是否夠瞭解呢?
個性是屬於好大喜功,莽撞躁進嗎?還是實事求是,心思縝密?
做任何事三分鐘熱度,還是遇到困難也堅忍不拔?

二、創立的公司打算做怎樣的事業?
是目前最新技術嗎?是的話,我能不能理解呢?
是民生必需嗎?不是的話,客戶應該從哪找?
是處於競爭激烈的產業嗎?是的話,新公司的利基在哪?


三、公司財務結構穩固嗎?
剛開始應該投入多少資金才足夠?是否需要大量舉債跟銀行貸款?
如果被銀行抽銀根,還有哪些管道可以尋求資金來源?
預計多久可以達到損益平衡點?

以上這些基本問題考慮過後
通常還會再想想拿出這些資金後是否會影響原來的生活
甚至還得召開一下家庭會議詢問一下長輩或配偶的意見
好不容易才有最後的結論出現

可是,上述這樣的評估方式有多少人運用在投資股票上?
對很多散戶來說,股票代號或是名稱
就像是跑馬地裡賽馬的名字一樣
聽起來順耳吉利或是大家公認比較熱門的就是好標的
至於公司的經營者是誰,公司所處的產業概況,公司的財務狀況
幾乎是一問三不知,因為「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只要能夠讓他們可以用比較高的價格出售,其他事他們並不在意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羅伯特‧清崎所給的建議會有 B 這個關鍵
因為唯有透過商業實務的考量
在選擇投資標的上才能達到起碼的精準度,減少賠錢的機會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不妨仔細想想,世界富豪排行榜之中
有多少是因為持有「現金」而被列入榜上?
他們大多是企業的擁有者(不論是自己創立的或是透過投資而持有)
而他們持有的股權市值不也都是隨著市價在變動?
媒體最喜歡用某某富豪在哪段期間身價增加或減少幾億來炒新聞
但是有富豪因為自己身價多了幾億或少了幾億而心情起伏嗎?
他們實際關心的是持有的企業是否獲利穩定成長
或能否率同業之先突破困境取得領導地位
至於市場對於該公司股價的評斷為何,如果他真的在意的話
那通常也是這家企業邁入衰敗的徵兆了
正如羅伯特‧清崎在書中提到的:to be, to do, to have
唯有先具備富人的思維,才有機會躋身富人之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