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等到完成寄物接著再把英瑞的東西轉交到他手上後
匆匆來到起跑點時
抬頭望著上面懸掛著的計時器
竟然已經是七點十三分了
即便是用晶片計時
照理說起跑的時間並不會對跑者的成績有影響
但是......會這麼想的人絕對是沒跑過 ING 路跑!
原因就待我娓娓道來吧:

前面也說過
ING 可是每年台灣運動界的盛事
既然叫做盛事
平常就愛跑步的人當然會參加
但是
就連平常根本就不太運動
或是為了參加 ING 路跑還得特地去買雙慢跑鞋的人
也都會來共襄盛舉
儘管仁愛路在台北市也算是夠寬的主要幹道
無奈在數萬人發揮群眾的威力下
實在很難順暢得起來

另一個問題就是「Level」了
我並不是要臭屁說自己的程度有多好
只是跑步本來就是每個人的步調差異甚大
每個跑者都有自己習慣的節奏
平常有在練跑的人很容易就在一開始維持自己的步調前進
而那些「主攻項目不在跑步」的參加者
往往會有剛開始時因為興奮而以較快的步調前進
然後也就因為平常沒特別練習
所以沒多久就慢下來甚至用走的
另外還有種人
可能是因為跟很久不見的好友一同參加
為了把握時間
在跑步的過程中還不時的說笑交談
這樣的人當然也就不可能跑得太快了

而以上提到的這兩種人
就是我在跑步時比較害怕遇到的
常常為了閃避他們
左躲右閃自然是免不了
而往往為了補回稍早因為「塞車」而減緩的速度
遇到比較空曠的時候
還得把握一下機會加速來趕些進度
如此一來自然就把自己的跑步節奏打亂了
所以從市政府出發一直到景福門這一段
對我來說一開始就是考驗
因為步調不能維持一致反而容易累
(所以實際要比賽的選手大會都安排他們在人群最前端
 而想要讓成績能較忠實反應自己實力的人
 則會在起跑前不斷的往人群前擠
)

不過在跑步的過程中
還是有讓人肅然起敬的跑者
一種是每次都看得到的視障跑者
有人或許會好奇
有視力障礙的人要怎麼跑呢?
那真的要多虧陪跑的人幫忙了
一般來說陪跑的人會跑在前方
手上抓著一段繩子牽引著視障選手
兩人維持一致的步伐前進
可以想見兩人絕對是要有相當的實力跟默契
才有辦法搭配得天衣無縫
(不過這次倒是看到一個特殊現象
 一位陪跑人員竟然是跑在視障選手之後
 因為我的速度跟他們兩位相當
 所以聽到他們的對話才知道原因
 原來是陪跑人員的身體不是很舒服
 因而對於拖累視障選手感到有些抱歉
 那位視障選手還特別安慰陪跑的選手說沒關係呢
)

另外我還看過有位選手有隻腳是裝義肢在跑的
從他跑步的姿態看來
他的過去絕對是令人動容的故事
最後還有一種人
他們會為了參加這樣的盛會而特別打扮
除了頭上戴著特殊造型的帽子這種入門級程度之外
這次我還在中山北路這一個路段
看到一位打扮成忍者的日本老先生
這忍者裝可不是低調的藍黑色
而是醒目到不行的紅色
非常讓人印象深刻

在過了景福門前的 9 km 跑者折返點後
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不過也對於有這麼多人參加半程跟全程馬拉松感到驚訝
(後來看成績好像有一萬人左右是參加半程跟全程馬拉松)
看來有實力的跑者還真是超乎想像的多啊~
從中山南路到中山北路這一段
終於可以恢復自己的跑步節奏了
加上人數相對變少了
也就可以好整以暇看看兩旁的街景

過了馬偕醫院時忽然發覺到
今年似乎不再像往年那般
沿途有很多不知道路跑會有交通管制的用路人所造成的火爆場面
過去一路上都不難看到會有些趕著要上班上課的人
或是早起運動買菜的老人家
在面對川流不息似乎無止盡的路跑選手時
看著才幾十公尺寬的路卻寸步不得前行
常常有些人耐不住性子而口出穢言
或是跟維持秩序的員警大聲嚷嚷
這些年 ING 所做的努力總算是漸漸被台北市民所接納了
看來台北市真的有一線國際城市的樣子啦~

來到美術館前
不若過去常走的路線
我早就在其他的路跑活動跑過多次
這次來到美術館並不是走過去常走那條往水門的路線
而是往上走高架道路
儘管是有點坡度的上坡路段
但到了這個關鍵點
就是我正式向半程馬拉松挑戰的開始
此時還可以看到在河面上的朝陽
映著高架橋上一個個揮汗前行的跑者身影
真的是一幅令人感動的圖畫

平常我練跑都在家附近的玉成公園
最多也只跑過 15 圈
以一圈大概 920 m 來計算
我過去跑得最遠的距離也不過 13.8 公里
而這次半程馬拉松可是 21 公里的路程
以一個大病初欲癒的身軀來說
絕對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但也許是沿路加油的人士所激勵吧
還是身旁這些有志一同的陌生伙伴所影響?
猶記得第一次在 ING 路跑挑戰 10km 時
也超出自己預料的完成一口氣跑完五公里的個人新記錄
(當然不是真的「一口氣」啦!
 我的意思是都是用跑的沒有停下來用走的
)
所以此次再度跟自己挑戰時
我早有信心能夠完成這次半程馬拉松的自我挑戰

在經過 13 公里處後
總算因為有些口渴而停下來喝水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路跑的過程中喝水
沒想到才喝了兩杯(可能還是算多了點吧?)
再度起跑沒多久後
下腹部就有些隱隱作痛
不得已只好再把自己的速度降低些
幸好這樣的不適感並沒有維持太久

當路程進行到明水路接著要往堤頂大道
整個路跑的里程已經不知不覺突破了 14 公里了
內心響起一陣小小的歡呼
我知道接下來的每一步我都是在刷新自己的新紀錄
這種感覺真是美妙
儘管兩腳逐漸有些沈重感
但是每當自己想停下來走之前
腦海中總是會出現在「富爸爸窮爸爸」的書中看到的這個問題:
「我隨時都可以停下來,但為什麼是現在呢?」
是啊!為什麼是現在呢?
只要一停下來,個人記錄就算是劃下休止符了
儘管這個舉止可以在我對外號稱個人記錄時選擇性遺忘
但是怎麼可能欺騙得了自己呢?
一想到這裡馬上讓自己再度振作
一步一步的再邁向前
這每一步的意義可都是非凡,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後來跑到麥帥二橋時
我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攝
這座橋平常開車就很少走
遠遠看的時候
覺得跟其他的橋樑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但如今當自己身處正下方抬頭仰望
看到兩道綠色弧線在空中交會
襯著和煦的冬陽跟鑲著幾縷白雲的藍天
這樣的構圖卻讓我感到欣喜萬分
我想儘管常常往來這座橋樑的車主
應該也很少有這機會看到這麼美妙的畫面吧~

接著來到第二個位在高架道路上的折返點
看到已經有全程馬拉松的選手在做最後的衝刺了
同時也看到路旁倒臥著一位面容極度憔悴的跑者
醫護人員熟練地將他安置在地上躺臥
讓他伴著臉上的氧氣罩等待著救護車的到來
這樣的景象其實也是每次參加路跑都會看到的
儘管每個參加的人都是有所準備
但是說真的
在起點與終點的過程中
儘管你對天氣與路況瞭若指掌
最大的變數卻永遠在你的體內
這對經驗不足的跑者來說如此
但是我相信對於經驗豐富的跑者來說亦如是

過了第二個折返點後沒多久就下了高架道路
來到平面的基隆路
而又過了沒多久則又是另一個新的體驗
就是基隆路往信義路方向的地下道路這部份
在昏黃燈光下穿梭的是一個個篤定的眼神
不論是半程或是全程馬拉松的選手
都知道這一趟旅程即將來到終點了
來到光復南路轉進仁愛路時
在前方迎接的是大會主持人的呼喊以及道路兩旁民眾的加油聲
就在我即將到達終點之際
正巧遇到全程馬拉松的肯亞女選手
凱爾 (Caroline Kilel)即將抵達終點
(凱爾還以 2 小時 30 分 44 秒破大會紀錄)
這也算是一種榮幸吧 ^^

我欣喜的拿著半程跟全程選手才能拿到的紀念獎牌
毫不猶豫就往自己的脖子戴上
儘管對眾人來說這不是冠軍獎牌
但是對我來說,這已經是了!
(我的實際成績是 2 小時 17 分 36 秒
 沒想到這成績跟豪挺差不多
 他倒是對我這個第一次挑戰半程馬拉松的人
 能有這樣的成績感到佩服呢
)

2008ING.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