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jpg

總算把 2020 年過完了...

接觸股市雖然不敢說有多長,但從 1999 年至今 21 個年頭,這之中也經歷了網路泡沫、911 恐攻、SARS 風暴、金融海嘯、歐債危機、英國脫歐(是說也拖了好多年終於在年底脫成了),不論是經濟循環的大週期還是小週期至少也都經歷過好幾回,但這些經歷都沒讓我在面對 2020 年時有因為自己見過上述這些大風大浪而比較好過,實在是這一年來總能出現更大的風浪讓人瞠目結舌。這一年天災不斷,年初就有澳洲野火肆虐、東非蝗蟲過境、菲律賓火山爆發,最慘的當然就是全人類的共通記憶:COVID-19 了,這個致死率比 SARS 弱的冠狀病毒沒想到卻大大改變全人類的生活習慣(也包括好幾個國家元首的政治生涯);政治上除了台灣總統選舉沒有什麼意外,高雄市長罷免過關、日本安倍首相提早引退,泰國學運要求泰國皇室改革、共機頻頻擾台、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高潮迭起還很難落幕... 都讓大家在防疫過程中過得很不平靜。最讓人有感的是很多我們生活中、記憶中熟悉的人物:國內有年初沈一鳴參謀總長、郝柏村院長及年中的李登輝前總統,好幾個知名演藝人員像是劉真、黃鴻升、吳朋奉,國外則有 NBA 知名球星 Kobe Bryant、 Diego Maradona ;演藝人員有日本長青樹志村健、當紅的三浦春馬、竹內結子,演黑豹而家喻戶曉的 Chadwick Boseman、Irrfan Khan 還有 Sean Connery  以及知名設計師高田賢三及年終最後幾天也沒被放過的 Pierre Cardin  都在這一年告別了人生舞台,不知究竟是 2020 年真的特別難,還是全世界因為防疫無聊比過去更在意有哪些知名人物過世...

總之台灣不但撐過來了,而且還獲得世界矚目(外媒評論家甚至說台灣正常得荒謬)非常值得慶幸,當然這都要感謝幫台灣全體國民站在防疫最前線的專業醫療人員的付出,套一句時下流行的話:我們的歲月靜好,只因為有他們負重前行

425008.jpg
425007.jpg

(雖然紀錄在維持 253 天被外籍機師打破,幸好至今沒有再出現新的本土確診案例)

加權報酬指數.jpg

講了一堆回顧總要面對現實,投資上我又再度敗給大盤了... 2020 年度報酬率 -1.49%,遠遠低於加權報酬指數 27.12% 的表現

其實在 2019 年總體經濟就算在中美貿易戰之下,整個表現還是一片榮景,鑑於報酬率已經落後大盤不止一次,2020 年初我嘗試選擇不同於過去習慣的投資標的,而這個標的就是近幾年在觀光蓬勃發展下受惠頗明顯的洛碁旅館。住家附近的捷運站旁剛好有洛碁旅館,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看到不少觀光客在門口集結,察看該公司報表發現雖然負債率高但現金流量表現並不差,上網查相關評論也都頗為正面,所以買了一點想在股東會時去深入瞭解。只是後來就因為 COVID-19 疫情的緣故讓原本欣欣向榮的業績表現倏地跌落谷底,原先成交量就小,出了這種事更讓我買進的一些部位很難出脫,最後只能認賠數萬收場,頗有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憾。

我在五月底時特別寫了篇年中的回顧,當時全球疫情方興未艾,種種跡象都顯示 COVID-19 對於全球的種種威脅前所未見,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疫情的輕忽以及歐美人民對個人自由的意識較為強烈,客觀上判斷就算全球經濟沒有因為確診死亡或重症的病患變多而有直接影響,各國先後封城、空中交通往來中斷導致經濟卡頓也會出現各種間接影響才是,當時我認為疫情對於世界經濟的負面衝擊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克服的,就算疫苗的研發在當時已經如火如荼,但稍微用常識判斷就可以推論即便疫苗研發速度比過往都快,半年內要靠大規模施打疫苗來防堵疫情擴散依舊是天方夜譚,事後證實也確實是如此:幾大經濟體宣布破產的企業家數大增(航空公司旅行相關業者很多都無法倖免於難)、各大知名零售餐飲公司營收大減、除台灣之外整體失業人口增加、需要靠各國政府補助的店家甚至救濟的民眾都來到近年來的高位。

經濟確實變糟了,但 X 的很多國家的股市都創新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因可能很複雜,答案卻明顯的簡單:降息、撒錢以及撒很多很多錢... 

台積電.jpg
我的整體投報率會遠遜於大盤最大問題還是我的投資組合中沒有大型權值股,今年以來的漲勢明顯由台積電、聯發科幾家大型電子權值股帶動,尤其從沒想過台積電這隻超級巨象(2020/01/07 市值已經全球前十大)不但還能跳舞,在美國總統川普頻頻限縮華為的後路甚至連中國倚賴的中芯也不打算放過的情況下,台積電完全沒有受到 COVID-19 負面衝擊,反而業績蒸蒸日上。

鑫永銓投資長榮.jpg

而第三季之後另一群受到矚目的飆股-貨櫃航運我也完全摸不著邊,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平常也有列入觀察的鑫永銓,這家過往營運一貫走穩健風格的公司竟然在九月公告花了近兩億投資貨櫃航運龍頭的長榮海運,當下看到這則重訊我並沒特殊想法,只是感嘆績優生竟然“學壞了”去走歪路,放著本業不好好做而把這麼大筆錢賭在跟本業不相干的股票投資上,沒多久另一家我也有在關注的奇偶一樣公告投資台積電,更讓我覺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但散戶在追高,連企業主也跟風。當然以結果論來看,他們確實做對了,鑫永銓不到四個月 1.26 億真金白銀輕鬆入袋,奇偶雖然沒公告處分,但以入場的價格來算至今帳面獲利肯定作夢也會笑。

最後錯過的飆股則是年終 Apple Car 題材(畢竟 Tesla 都已經漲到市值可以買下好幾家傳統汽車大廠了,Apple 現在才說要推出電動車實在太 lag,但 Apple 終究是王者實力不能小覷),鴻海因與裕隆成立合資公司鴻華最常被媒體點名,但說來也諷刺,這個題材我也不是沒機會碰到,且名單之中還有之前的老朋友-帝寶。先前因為戴姆勒及現代汽車以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控告帝寶侵權,當時鑑於官司的發展對帝寶長期發展不利,且對於相關單位正視維修免責的立法不抱希望,最終忍痛在 65 左右的價位出清帝寶持股,2020 年因為天下雜誌的一篇報導曾經跟帝寶的高層有過相關討論,基於一個曾是帝寶長期股東立場,表達了投資人對於該報導的一些看法後,儘管持續關注卻也看不出帝寶的營運有出現什麼轉圜。後續帝寶宣布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合作 ADB 頭燈的消息,當下我並不認為這是實質利多,畢竟這樣的合作也只能寄望未來來自 OE 的營收,而這部分帝寶的競爭力相對另一車燈大廠-大億一直都是比較薄弱的,沒想到年底趁著週日發佈的一則將與鴻華合作的重訊竟讓帝寶麻雀變鳳凰!(是說沒有跟鴻華沾到邊的堤維西也跟著雞犬升天就讓我感到莫名其妙了)理性判斷這個合作關係只是初期,且鴻華未來的發展雖然很多人看好但目前的實績有限,鴻海除了跟飛雅特克萊斯勒成立合資公司外,眼下的準客戶只有裕隆的 Luxgen ,合作效益會有多大僅存在想像空間而已,以目前市場整體氣氛來看,只要有任何作夢的機會熱錢都不打算放過,感性持有帝寶十多年等不到好消息,沒想到理性判斷出清後竟然就... (時也,運也,命也,非我之不能也)

上述種種跡象依照過去的判斷原則顯然都是泡沫即將破滅前的榮景,但怎麼看散戶前仆後繼,外資紛紛出現“認錯行情”,至少目前為止只要央行不調升利率,看來還會繼續維持很 High 的氛圍(平均每天成交量都兩千億起跳,對比過去可是只有一半的水準)。特別的是身旁一些以基本面為投資依據的朋友個個戒慎恐懼,少數一兩位甚至在三月大盤殺低後嚇得從股市撤出資金,對於眼前的盛況也只能徒呼負負。

從另一方面來看,近年來由於投資 ETF 蔚為風潮,不論是投資老手或新鮮人幾乎都認同若不想選股或錯過大行情就選 ETF,而大多數的 ETF 會選擇的標的無非就是權值股或具有想像題材的公司,結果造成熱錢往權值股或充滿題材的股票匯集,這些標的股價上漲帶動 ETF 淨值增加,而 ETF 淨值漲升又讓一般投資人樂意把錢持續投入 ETF,ETF 再把這些錢去投資前述的標的...,偏偏低利率環境又讓高本益比相對過去顯得合理無比,如此循環很難不把這些標的的本益比越買越高,而其餘沒機會成為 ETF 標的的公司就算營收獲利穩健,也只能一起去角落玩沙了。

以下就照例把自己的持股做一些總結:

中碳:

中碳.jpg
持股超過十年的老同學中碳在今年正式畢業。嚴格說來中碳的表現一直中規中矩,偶爾還能趁著苯價飆升使獲利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加上我的持有成本相較股價已經很低,若把股息收入扣除更早就賺回本金了,為何全部出清一張都不剩呢?(其實是一直留著一張,但因為嫌維護資料麻煩所以最終還是出清了,導致帳面少賺一萬多...)

2020苯價.jpg

苯價跟著股市以及疫情發展在三月來到最低,後來也隨著股市表現慢慢回升,中碳每個月公告的自結稅前獲利情況表現也差不多是與其一致。會選在三月大量賣掉手上中碳的持股最主要的原因是比價,跟茂順相比(當時中碳跟茂順的股價大約是 9:5)中碳跟茂順前一年的每股獲利比例並不懸殊,股價表現差異卻頗大,當然可以理解成中碳過去的穩定獲利表現獲得投資人的認同所以當時跌勢較小,但對我來說茂順也是長期持有的好公司,如今股價出現明顯的折扣加上考量要維持一定比例的現金水位,賣中碳買茂順變成當下最合理的決定。畢竟中碳 2020 年的獲利可以預期會比前一年更差些;而另一個讓我想賣中碳的原因在於負極材料的營收獲利表現一直不突出,儘管公司方面一直有發佈相關的正面消息,但中碳的獲利還是由原來煤焦油系列跟輕油系列的產品所主導,眼下電動車的銷量成長已頗為明顯,幾家大型鋰電池製造廠也都有擴產的規劃,照理中碳的負極材料銷售應該不成問題,畢竟是多年來強調的成長動能來源,但為何營收遲遲沒有明顯起色卻讓我有些顧慮(股價倒是隨著最近的電動車題材又衝一波...),幾經權衡才決定先把資金撤出,未來如果股價如實反應營運基本面(股價拉回或獲利增長),還是有打算再把他買回來,況且台塑河靜鋼廠的煤焦油處理廠也差不多開始要有貢獻,若第三座高爐完工投產那更是一大利多,就耐心等等看了。

玉山金:

玉山金.jpg
今年另一個也算是大量減持的標的就是玉山金,不過原本持有的比重就僅約 5~6% 左右,“大量減持”也只是賣掉比一半多一點而已,賣的原因並非看壞玉山金的後續表現,主因是當時二三月玉山金的股價可能因為光環太亮讓大量資金湧入加持股價走向高檔,同樣是比價結果,發現每股獲利差異不大的元大金股價還不到 20,玉山金的高本益比顯得有些不正常。過去我認為長期持股就不應該因為股價漲高賣股,但錯過了 190 的中碳、200 出頭的振樺電、140 的帝寶跟茂順,就算有 186 賣出研華的教訓,但以過往發生的這些案件數來看部分調節也許會減少比較多遺憾。

當初賣出部分玉山金的原因既然是因為股價偏高的緣故,自己也設定若能跌回合理價格一定會買回來,而正巧三月股災爆發玉山金股價也跟著反應而快速拉回,當時因為大盤跌勢猛烈,訂定待每股價格跌破 20 之後就分批買進,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就偏偏玉山金最後一根跌停觸及 20 的價位後,下一個交易日就快速反彈,股價就在猶豫中又回到 28 左右的區間,考量距離賣價並不遠所以也就一直沒再回補。

2020 年對玉山金來說也是頗為折騰的一年,先是最倚賴且看重的科技長陳昇瑋先生猝逝,接著又爆發理專盜用客戶資金的醜聞(且還不只一回...),玉山金的光環來自於相對同業其公司治理的傑出成果,且得獎無數顯見其管理品質確實在同業間表現相對優異,但爆發理專盜用客戶帳戶的事件多少讓這光環蒙塵,不禁讓人聯想到過去是巴菲特鍾愛的富國銀行近年也因為舞弊事件被從神壇趕下來的情況,最後連巴老都用行動表示對富國銀行的失望

我以為與富國銀行的情況相比玉山金理專事件並不算嚴重的事(先聲明,我這樣說不代表就認同理專這樣的作為不是大奸大惡),畢竟理專盜用客戶帳戶資金的事層出不窮,且嚴格說這算是個人的問題(理專個人與客戶個人雙方都有),當然要說銀行本身監管不週或績效導向使得這類亂象叢生也說得通,但拉回來看若要把監管做得密不通風,防弊重於興利(我們的政府官員最擅長這種事)的結果除了影響銀行或金融機構的營收(畢竟交易程序變得越繁雜,單位時間內能承作的交易量勢必會減少)也會增加營運成本,若無限上綱只因為少數人的錯誤行為就用更嚴格的規範懲罰其他守規矩的人,最終受害的可是所有人。我相信以玉山金在新科技技術上的投入,應該是有機會透過將 AI 相關技術應用在內部稽核上來減少這類問題再發生的機會。

玉山金 2020 年的獲利明顯受利差減小與手續費收入減少的影響(其他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也有類似狀況),雖說台灣房地產交易變得熱絡對於房貸這塊會有點助益,但未來若疫情持續恐也會讓壞帳有暴增機會,正反抵銷後整體我是持中性看待,若股價遇到短期快速拉回的情況,我一樣很樂意利用這樣的機會回補甚至多建立一些持股。

茂順:

茂順.jpg
今年持股比重增加最多的當屬茂順(大約增加了七成),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賣中碳後取得的價金。茂順今年的獲利表現在多少受到 Q2 中國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使得汽車相關生產都停滯而讓營收表現不佳,但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疫情獲得控制並且人們因應疫情盡量避免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改開車替代的緣故,中國新車銷售似乎已迎來春天,從茂順公告的每月營收表現看來,只有 Q2 明顯出現年增率衰退較嚴重的情況,後續就已經逐漸恢復平時的水準,只不過傳順廠雖然已經 ready 卻因為國際幾大車廠目前狀況也不明朗,原先打算爭取 OE 訂單的計畫應該是不如預期,目前汽機車零件部分的佔比還是維持在 38% 與過往近四成的比率相當。

有不少網友會擔心未來電動車興起、汽車逐漸淘汰是否會衝擊茂順的營收獲利表現,除了上述提到汽機車部分營收佔比還未過半,加上汽車汰換不是立即性的轉變,茂順的產品在 AM 也有相當比重,將時間拉長來看影響就更不如想像中的大,且最重要的是茂順本身也在往電動車領域尋求合作發展的機會,據我所知國內知名的電動機車也早就用到茂順的產品,所以在這領域茂順並不是完全沒有參與機會。

年終有發生一個重大公安事件-原料藥大廠旭富因為一場大火讓所有生產線付之一炬,因為旭富的廠房在同一處所以災後並沒有其他地區的廠房可以因應生產,這不禁讓我想到茂順在台灣的廠區也有聚集在同一地-南崗工業區的特性。不過茂順六個廠之間的距離其實不小,旭富那種大火造成的災害不致於會在茂順發生,不過若是地震這樣的天災就比較難說了,幸好在與發言人薛經理確認 921 該公司的情況後,至少確認茂順應該能挺過大部分的天災,況且茂順還有與台灣產能相去不遠的崑山廠可以支援,投資人應該是可以放心。

永記:

永記.jpg
不得不說... 永記在 2020 年的表現正常得讓人意外!從每個月的營收看來,除了一二月有春節導致比較基準不同而有大幅度波動之外,從營收幾乎看不出來有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每季季報呈現的獲利看來也是穩健增長,只因為永記業績獲利沒什麼爆發性加上配息率以傳產股來看是偏低了點,股價一直“不得人疼”,不然以目前的獲利來估算其股息殖利率應該已經比大部分公司好很多。

因為疫情影響人力調度的緣故,原本預計在年底就可以投產的浙江嘉興廠將延後啟用時程,不過也是有好消息傳出:投資數年的美國 Continental Coatings, Inc. 終於出現獲利了,本以為是配合台塑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投資所致,不過實際上是永記一直自豪的彩鋼塗料在美國有明顯成長的緣故,往來的客戶有增加且原客戶採用永記產品的比重也在提升,可以期待未來應該能開更多花結更多果。

國艦國造(今週刊).jpg
(圖片來源:今週刊

永記的塗料除了彩鋼漆之外,重防蝕跟船舶塗料也是要角,前者照理應該是有機會搭上離岸風機的需求,不過這部分公司倒是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答覆;至於船舶塗料受到政府國艦國造政策的推行,除了潛艇、軍艦之外,海巡署的船艦也有汰換的需求,這部分倒是已對永記有正面的助益。

年底原物料行情或受到美元貶值影響或實際需求帶動的緣故,本來沈寂許久的鋼鐵族群股價也都有些反應,永記先前因為聯盟或策略投資考量而投資了盛餘跟中鋼構,若未來鋼鐵需求確實提升帶動這兩家轉投資的獲利,永記應也能從中受益。整體而言是很讓人放心持有的穩定投資標的。

湯石:

湯石.jpg
湯石於 2020 年的營收受到疫情影響有明顯衰退,年初春節後因為中國很多地區實施封城,很多工人甚至無法返回工作崗位,湯石第一季罕見出現嚴重虧損,後續隨著中國疫情控制得宜讓營收漸有起色,但反應在獲利上依舊不若以往,畢竟另一個市場-歐洲也跟著疫情一波波實施類似封城等因應措施,就算生產沒問題終端需求也出現困境,這個情況直到年底還沒出現明顯改善,本業部分恐怕只能寄望 2021 年。

幸好隨著陸續有台商或外商因國際政治因素將生產線或研發中心移至台灣,據了解已經有些企業總部、私人會所的需求正在成形,加上隨著湯石知名度提升,各地區博物館、美術館的案子湯石也都有自信可以滿足不少相關汰換照明設備的需求。除了本業部分,湯石 2020 年最扣人心弦的當屬業外投資收益,大峽谷光電其實跟湯石有類似處境,年初表現也讓人失望透頂,但公司方面在應收帳款以及存貨方面控制得宜,財務也沒受到太大衝擊,湯石甚至又增持了些持股,看來對於其未來還是充滿信心;另一個轉投資東林因為爭奪經營權的問題讓股價波動劇烈,那陣子也花了我不少時間關心東林的發展,尤其兩派人馬明顯都想取得經營權紛紛在市場上收購東林股票,使得東林就算獲利不怎樣也能無基照彈,身為湯石的股東當然暗暗期待湯石能抓在高點處分掉所有東林的持股,畢竟湯石持有的部位太大,最終全部處分價位與高點相比其實偏低讓人有點失望,不過拉遠來看以湯石當初購入的成本及時間來估算,這筆投資的收益還真是可觀,應該是受到前一年度大峽谷坐“過山車”的經驗這次才會更明快處理吧~

中國跟歐洲是湯石的兩大市場,後者在疫情沒有明朗化之前恐怕很難有所表現,中國目前對外宣稱的情況是還不差,但其實質經濟狀況還是會讓我有點擔心,最後看來似乎只有台灣市場比較值得期待了,耐心等待好消息出現。

振樺電:

振樺電.jpg
今年手上持股表現最糟的非振樺電莫屬。但又不是振樺自己不爭氣,COVID-19 疫情衝擊全世界經濟,但不同產業受到的影響程度差異頗大,電商反而受益最多,觀光、航空最慘,但僅次於觀光的恐怕就是零售跟餐飲這一部份,而這正是一直以來振樺著墨最深的領域,況且佔整體營收比重頗高的美國及歐洲市場又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振樺的 POS 跟 KIOSK 的出貨都受到影響而使得營收表現黯淡無光。

振樺的 POS 雖然都是台灣生產,且台灣並沒因為疫情而停工過,但其客戶大多是遍佈世界各地的通路商,疫情影響實體銷售已經讓零售、娛樂、餐飲相關企業的營收大受打擊,利潤大幅萎縮的情況下自然對於設備支出變得謹慎許多,遞延到通路商的影響就是試圖減少庫存,而對振樺的影響則是拉貨力道大幅減弱... 即便有些企業有意願更換設備,但很多國家因應疫情限制了很多經濟活動,像是郵輪業者好不容易撐過最糟的那段時間,想趁無法接待客人旅遊時更換博奕設備卻因為該國政府防疫措施限制而無法進行;當然這也影響到營運據點在美國本土的 KIOSK ,除了公司生產受到影響,客戶的訂單也要求延後出貨。這一年若非瑞傳的產品比較不受到影響,振樺恐怕會比現在更難過。

原寄望今年與聯想的合資公司能大有斬獲,雖然公司方面在法說會中對這部分也釋出樂觀訊息,無奈營收還是得靠實際出貨才算數,而要出貨還得靠實實在在的訂單,目前潛在客戶也只是表達高度意願依然不能算數。由於疫情深深影響整個零售、餐飲產業,電商趁這機會擄獲了不少消費者的芳心,不諱言確實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未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是否會因為這樣的緣故導致全球對於 POS 及 KIOSK 的需求不若以往呢?針對這個顧慮公司在法說會中倒不顯得悲觀,理由來自於他們由客戶端的反應觀察實體店面的需求還是無法完全由線上取代,加上 O2O 的整合可提供消費者更全面的服務體驗,線上線下兩方面的互補應該才是未來普遍的趨勢。

手上振樺電的部位在三月的股災前為了達到舒服的現金水位有在八十多出掉一些,不過倒也趁股災發生的那段短時間於六十多元時回補了一些使得平均成本得以下降,整體來說與年初相比振樺電的持股水位還是降了四成(但依然是主力持股之一),除了因擔心疫情可能讓零售餐飲的客戶取消訂單(不過公司方面表示這情況並沒發生)或者破產而造成振樺有呆帳損失外,也為了因應整個電商蓬勃發展的現況將部分資金移轉到另一個有長期關注的公司-鼎翰上,畢竟投資還是得多方面考量避免單押。

法說會中振樺對於 2021 年是樂觀許多,不過這也有些前提:零組件缺貨情況改善(這問題似乎是電子下游廠都不免擔心的)以及運輸成本高昂、貨櫃櫃位不足的情況能改善,後面這狀況也不單是振樺得面對的問題,據說其他產業已經有客戶考量運輸成本壓縮到利潤而選擇停止拉貨,若這情況遲遲沒獲得改善,恐怕也只有航運公司在爽,其他大多走海運出口的公司只能垂淚。

鼎翰:

鼎翰.jpg
關注鼎翰的時間其實已經有好幾年,之前卻因為定錨效應作祟(最早注意到它時股價還不到百元)而遲遲不敢下手,手上既沒有持股又看著股價漸高自然對它的注意也就沒再那麼認真,後續公司併購了兩家外國公司的消息我還是事後挖資料才知道。早期對鼎翰沒有投資意願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於我對標籤印表機的誤解,就形式上看來標籤印表機跟一般常見的印表機還有 POS 印表機實在差異不大,故認定這樣的產品技術門檻應該不高,即便鼎翰的毛利率表現其實不差卻還是認為這種好日子可持續的時間想必無法長遠。

當然,在考量電商的發展趨勢後對於鼎翰也較深入瞭解,標籤印表機的特點在於軟硬體需要高度整合,而且物流、製造方面的應用對於列印速度與精確度的要求並非一般熱感應式印表機所能辦到,國內上市上櫃公司中,除了鼎翰之外另一個競爭對手是科誠,據說科誠的經營團隊就是由鼎翰出來的,顯見技術門檻並不算低。

2020 年疫情對於鼎翰所屬產業一樣有衝擊,不過因為標籤印表機的應用範圍比較廣泛,相較於振樺電的情況,鼎翰受到的影響相對小很多(不過同業中的科誠營收波動就比較大了),另一個主因就是鼎翰除了生產硬體之外,之前收購的 DLS(Diversified Labeling Solutions, Inc.)  是一家列印機耗材廠商,而這部分在美國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還是持續貢獻營收,儘管有投資人認為耗材的毛利率較差拉低了過往鼎翰高毛利率的優異表現,但是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只要對整體獲利是加分且可分散營運風險,就算毛利率下降但整體毛利卻是增長,我還是樂見這樣的配置與發展。

附帶一提,因為進場買進的時間點已經錯過股東會所以並沒有機會面對面與公司經營團隊互動以獲得更深入瞭解,但從公司的法說會上所提供的資料看來,公司方面很主動與投資人分享營運方面的最新發展,投影片的整理也頗用心(大概是我目前見過既詳細又容易理解的法說會投影片資料),儘管目前基於資金配置以及股價考量僅有少部分持股,以公司低調的特性卻願意主動分享營運狀況對我來說這是很加分的,期待有更漂亮的價格讓我可以買進更多該公司的股票。

裕融:

裕融.jpg
整體而言裕融在 2020 年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但過程卻是一場虛驚(至少目前為止還是如此),“驚”的原因在於新冠疫情的嚴重性與廣泛性超乎以往,年初春節期間竟然就出現武漢封城、各省無法復工這種生命經驗中未曾經歷的特殊狀況,裕融畢竟是做融資生意的,最怕的就是系統性風險導致壞帳率大增而需要認列鉅額損失。但這個“驚”後來又變“虛”則要感恩中國與台灣的政府單位特別為了這個非常時期實行了非常手段,所以原本以為裕融今年會面臨大幅度呆帳損失的情況並沒有發生,雖然中國部分的轉投資表現確實不佳,但整體獲利相較於前一年度也沒有出現衰退反而還能成長實屬萬幸。

只是三月份的大跌當下真的讓很多人受驚了,如今事後看來難免覺得愚蠢,無奈當下誰都說不準未來的發展,就算理性判斷應該要逆勢加碼,怎麼知道是否「這次真的不一樣」?於是我迫於家中長輩的要求選擇減碼了部分裕融持股,僅維持在覺得舒服的持股水位。畢竟投資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讓自己能過有品質的生活,為了想多賺一點讓家人擔心受怕就本末倒置了,

裕融身為租賃三雄之一,比規模及知名度不及中租,比集團實力又略遜於和潤,這些短處都以相對低的本益比反應在股價上,但就我自己投資這麼多年的觀察,裕融在租賃這個靠財務槓桿賺錢的行業裡相對競爭者是保守穩健許多,就以中租在東南亞不少國家已經拓展相關業務,裕融也才在近年初次將觸角伸及菲律賓。但該說是幸還是不幸呢?菲律賓雖然近幾年經濟快速崛起,但也因為該國在多方面尚未發展健全使得菲律賓在疫情的衝擊下經濟頓時萎縮不少,菲律賓人樂天的性格也許可以挺過疫情的打擊,但靠授信賺取利潤的租賃業者可不能只靠客戶的樂天來經營,幸好裕融在菲律賓的業務尚在發展初期,承受的負面效應也可以相對小些。

2020 年台灣的新車銷售數字難得創下多年以來的新高,可惜裕融所屬集團旗下裕日車的銷售不若和泰汽車火熱,不過以前十一月公告的數字看來 2020 年的獲利應該還是能有些許成長。最近公布新鑫完成聯貸的消息,新的年度期待裕融還有得以大展拳腳之處。

太醫:

太醫.jpg

一直以來聽身旁好幾個朋友在討論太醫:提太醫的優勢,太醫的遠景,還有太醫發言人的顏值... 不過一直到今年三月股災發生前我都還只持有太醫的零股,且當初買進這些零股的目的也僅是為了取得參與股東會的門票而已。在好友們的持續“薰陶”下太醫確實引起我的興趣(再次聲明,關鍵絕對不是發言人),但畢竟股價相對他們的買進成本已經漲了許多害得我遲遲買不下手,所幸今年三月大盤整個崩跌讓太醫也跟著拉回,我便在該時間點建立了一些持股,後續又因公司宣布配股 1 元,經估算太醫的成長性及股價後認為股價雖回彈也還算合理就陸續加碼一些,以目前持股比重來看依然還有加碼空間。


由於 COVID-19 是引起肺炎的冠狀病毒,而太醫目前最引以為傲的產品密閉式抽痰管正是肺炎患者在病程嚴重時迫切需要的產品,儘管這產品的價格是一般抽痰管的數倍,但在歐美日這些重視病人及醫護人員權益的先進國家依然獲得大量採用,加上密閉式抽痰管的毛利率比較高,這對於太醫在這一年度的毛利率甚至獲利表現都有很正面的助益。有些投顧研究報告認為在疫苗開始施打後疫情在新的一年應該會逐漸獲得控制,亦即屆時太醫的熱賣商品需求將減少而影響公司的獲利,就我間接取得的資訊,關於這點公司方面其實不置可否,認為疫情確實帶動高毛利商品密閉式抽痰管的大量需求,但也因為疫情的緣故使得很多常規醫療都大量減少,直接造成太醫其他產品的出貨減少許多,未來疫情趨緩也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對公司整體營收跟獲利的影響並非全然都是負面。

年末太醫正式宣告撤銷原訂要在中國設廠的投資案,起初這讓原本期待中國新產能可以讓太醫成長更上層樓的朋友有些失望,但疫情造成中美之間的關係更趨緊張,中國政府對於其內部又常基於政治因素而有出人意表的管制措施,當初的設廠動機應該是著眼於中國內部市場的需求,雖然最初太醫是因為疫情緣故暫停中國的投資設廠,後續顯然有更多現實面的考量而選擇作罷,幸好以目前銅鑼廠的產能規劃來看應該還能應付數年內成長的需求。在創辦人鍾仁董事長過世消息傳出後,先後出現太醫的執行長退休、對公司營運頗具關鍵的資深經理人王副總因病辭職,這一年對太醫的考驗紛至沓來,新任董事長鍾安亭的壓力可以想見,但以太醫過往打下的優良基礎,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之後應該能夠漸上軌道。

鉅祥:

鉅祥.jpg
 

鉅祥是我在 2020 年開始建立持股的新標的之一。之前也提過幾年前就注意過鉅祥,還曾經跟幾個朋友組團去公司拜訪過,但實際將鉅祥列入我的持股則是遲至今年三月初才發生的事。起初的動機很單純:鉅祥每股的淨值比股價高很多。其實台股中符合這種條件的標的並不如想像中少,之前也是重點持股的帝寶也符合這個條件,但正所謂道邊苦李,這種直接透過資料庫篩選就可以輕易找出來”物超所值”的標的。背後多少都有其股價低於每股淨值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帝寶是因為長年高資本支出使得自由現金流不足以及負債比率偏高,但鉅祥卻沒有這種情況,且深入了解後益發覺得鉅祥根本不是未經琢磨的璞玉,而是被故意埋在沙子裡的珍珠,在年中參加股東會後我更加肯定這件事。


鉅祥產品.jpg
 

除了新冠疫情引發股災時鉅祥因股價與淨值間差距大讓我有撿便宜的安心感,另一個讓我持續買進並持有的原因也是疫情讓我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向:鉅祥的產品特性是貼近客戶就近供應,所以除了台灣、中國也在東南亞甚至墨西哥都有其生產據點,眾所周知這次疫情的衝擊是全球性的,加上每個國家防疫等級差異頗大,如果營運據點過度集中某一國家地區,很有可能出現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然後一起打破的窘境,鉅祥雖然年初在中國的廠有因為疫情嚴重而延後開工導致第一季獲利狀況不佳,但後續也因為中國管控得宜而在年中得以快速恢復生產。鉅祥的產品線分散在多個產業同樣是我買進持有的主因,透過不同產業、不同屬性的客戶間截長補短,就算少數一兩個產業遭受逆風,也不至於讓鉅祥傷筋動骨。

股東會中聽到的潛力產品-車用攝影鏡頭模組讓現場很多股東充滿期待,不過十一月中的法說會上儘管現場有股東針對此提問,林總經理的回答依舊維持公司一貫的保守風格,也許就因為這個緣故,就算股東會後經呂顧問詳細介紹提到鉅祥其實已經幫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大廠生產多項關鍵零組件,低調又不外顯的企業文化使得外界對於鉅祥真正的實力依舊懵懵懂懂,就像龍劭華在廣告中說的「憨慢講話,但是很實在」,相信憑著穩健佈局及紮實的技術實力總有一天亮麗的營收獲利會讓鉅祥想低調也沒辦法。

鉅邁:

鉅邁.jpg

 

在年初我持有鉅邁的比重其實還不低,但截至年終鉅邁的持股只剩下原來的 1/6。賣股的原因並非看壞公司的發展(前一兩個月甚至是加碼而非減持)最大的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這理由無疑是 2020 年部位調整最主要的理由),在三月股災發生的時候,中碳跟鉅邁算是持股中唯二股價相對有支撐的股票,考量到當下有很多相對有成長潛力且自己也算熟悉的公司股價都殺下來,在不想減少現金水位的前提下只好忍痛割捨陸續賣出手上鉅邁的股票,所以沒出清實在是公司的穩定性依舊吸引我,留一些在手上讓自己還有持續追蹤的動力。

2020 年確實發生很多事,偏偏也有該發生而沒發生的事,其中跟你我息息相關的就是台灣很罕見的竟沒有一個颱風與台灣正面遭遇,颱風不來除了你我沒颱風假可放之外,最大的損失就是台灣中南部的水庫都出現“解不了的渴”,沒有農損或基礎建設被颱風破壞是好事,只不過若沒水可用影響的恐怕不止民生需要或農業灌溉而已,台灣的製造業跟服務業用水量也非常可觀,在水情告急已經毫無懸念的情況下,面對下一波可能帶來比較多雨量的梅雨季這之間的幾個月,全台灣除了政府相關單位之外,各企業尤其是半導體、鋼鐵、石化業者也都把用水吃緊視為迫切的危機。

鉅邁以“專業水醫生”自詡,主要業務就是協助製造業處理製程中各種水的問題,眼前多數企業面對缺水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增加水的循環使用次數,鉅邁提供的處理藥劑跟方案在接下來水情漸漸吃緊的情況下是有可能因此帶動營收的增加。不過也得說實話,循環用水的目標並不是臨時想提升就能在短時間內做到,製程從規劃設計階段應該就要考量這部分,已經在運作的生產線要臨時加入這樣的處理並不容易,再以台灣多數中小企業主都容易抱著僥倖的心態應對,如果屆時水情得以抒解,一旦增加循環用水的急迫性消失,恐怕又會拖個好一段時間。

幸運的是(或者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講「不幸的是」)在全球氣候異常的情況下,缺水恐怕不會僅是偶爾會遇到的難題,未來如何充分運用資源避免浪費應該是所有企業都得面對的重要課題,加上中美貿易紛爭讓不少企業確實回台設廠或擴廠,鉅邁應該有機會擴大客源,長期來看還是很有成長機會。

智基:
 

智基.jpg
跟我比較熟的親友都知道我的投資原則(不敢妄稱是投資哲學),其中有一項是「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公司至少觀察一到兩年以上的時間才投資」,然而這個原則卻在知道智基這家公司後打破。若不是楊 sir 跟我提起這家公司,老實說我是完全沒聽過也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家公司(因為我已經很久沒用篩選方式來找股票),在他稍微介紹這家公司的相關資料後,大概就知道為何我會沒聽過這家公司的名號,最大的原因乃智基算是被借殼的公司。不知道大多數投資人怎麼看待借殼這件事,一直以來因為看過太多負面案例使得我對於借殼公司的認知是比較偏負面,也因為這個緣故儘管有朋友跟我分析幾家雞蛋水餃股有被借殼的跡象,可以預期會有明顯賺價差的機會我也沒興趣掌握這種機會,當初也是因為這個成見錯過了桂盟這樣的好標的。

智基前身的業務是電子零件相關,如今主體是協助考取公職人員考試的志光公職補習班,因為我從未想過去考公務員,所以對於志光的名號完全沒概念,在楊 sir 跟我介紹完這家公司後,第一步自然就是從財報開始瞭解起:損益表顯示智基的毛利率表現頗優,營益率表現更是漂亮,業外佔比小代表本業純度高,且過往每股獲利表現都算是高水準;資產負債表顯示智基負債率高達六成,但...其中合約負債竟就佔了一半!現金水位接近七成顯見公司經營採保守穩健策略,而且存貨低、應收帳款少,呈現合理補習班該有的情況;現金流量表營業活動現金流入與損益表的盈餘數字相當,沒有高額折舊攤提,也沒有特別的投資現金流出,綜合判斷是體質很不錯的現金牛!

過去幾年我的投資績效並不算好,自我反省檢討認為是投資標的選擇的原則過於保守僵化,智基算是打破原則的第一個試金石,當然之所以這麼“大膽嘗試”除了是從財報的數據資料檢視後建立信心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對楊 sir 的情資蒐集很有信心,像是每年對於報名公職人員補習班的人數可以想見不會有什麼明顯增幅,但智基今年的營收表現卻出現頗顯著的成長,就他側面瞭解是因為志光有調高費用的緣故,身為公職考試補習班龍頭的優勢展露無遺;而從籌碼面來看,智基的股價雖然有基本面支撐卻一直因為有人持續賣出而壓低股價表現,據楊 sir 的瞭解是原來的大股東之一王百世淡出持續釋出的緣故。在每個月陸續公告的營收表現看來也維持年增率為正的態勢下,儘管股價緩慢推升,因股息殖利率來估算依然是頗為超值我也持續再加碼,這麼做其實還有另一個考量...
 

新台幣匯率.jpg

自從疫情造成歐美各國經濟重創之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美國能想到的補救措施就是降息甚至由政府掏出大筆錢紓困受影響到的企業、店家及個人,從此美元的匯價江河日下,連過去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而跌破 7 元大關的人民幣都漲回 6.5 左右的水準,其他亞洲主要國家的貨幣也都紛紛走強,連新台幣都勢如破竹,不但突破 29 更來到挑戰 28 整數關卡的關鍵價位。台灣的經濟實力主要建構在外貿出口上,強勢新台幣對於出口以美元報價的廠商非常不利,近來已有不少中小企業宣稱其利潤已經被新台幣升值嚴重侵蝕甚至到了做白工的程度,礙於擔心又被列入匯率操縱國清單破壞了台美好不容易建立的至今最佳狀態,就連央行也不再像過去那般強勢干預匯率市場,甚至改以溫情喊話要大家共體時艱不要拋匯。

美元走弱肇因於多種難題相互糾結,可以預見中短時間內並沒有什麼強效解方(除非其他國家也像美國政府有本事不斷釋出貨幣來壓低自己本國貨幣的匯率),所以在投資組合中部署幾家營運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不敏感的公司有其必要,而營收全來自台灣內部,沒有換匯問題,不投資美元資產的智基顯然就是個很理想的標的。

財報數字讓人放心、股息殖利率漂亮,不用擔心新台幣貶值問題,就算對公司營運狀況的瞭解僅是粗淺的程度,我還是把原先為了因應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所拉升至 15% 的現金水位撥了 5% 到智基上,算是打破慣常原則的新嘗試,至於後續發展也只能持續追蹤才能斷定這樣的改變對於報酬率有沒有幫助了。


這篇文完成時間是 2021/1/9 ,至目前為止台股已經站上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一萬五千點大關,身旁不少過去不會提到股票的親友如今不是宣稱已經從股市中賺了不少零用錢就是已經心癢難耐紛紛來打探有什麼可以賺錢的標的,更有甚者還主動跟我提起之前完全不會考慮的股票只因「聽說會漲一波」,根本就是擦鞋童橫行啊~ 也難怪楊 sir 主動跟我說他判斷眼前的情況不怎麼妙,已經將其現金水位提高到 17%。綜觀台股目前的表現確實因為幾大權值股被資金不斷拱起股價使得本益比越來越高,但身旁好幾位過去依照基本面選股且投資實績不差的朋友手上(當然也包括我)的股票依然有不少本益比還在合理範圍,若說前述大型權值股會飆漲的原因是因為現今利率極低造成投資人預期報酬率下修因而拉高本益比至新的合理區間,那麼這些一直以來營運穩健且獲利也不差的公司本益比為何還在 12~15 之間呢? 像是中保科獲利沒變差,股價沒起色;崇友來自電梯維修服務的獲利穩定且高毛利,股價也不太動;伸興在縫紉機的地位依舊穩固,福興的鎖在美國房地產表現不差下營收其實也頗優,華研預期新的授權合約應該有抬價空間,南僑在烘焙油脂的市佔率不易撼動,佳格的食品跟營養保健品依然受到歡迎肯定... 上述這些都是大家認同的好公司,也許營收沒辦法像護國神山台積電那樣翻了又翻,但要靠他們配的股息長期獲取比定存或其他不可靠投資標的更好的收益率並不難辦到,實在無法理解為何大盤都來到一萬五千點還有這麼多邊緣股票...

無論如何喊了那麼多年股市要崩盤, 2020/03 所發生劇烈且短暫的拉回就是嗎? 若答案是否,那 2021 年遇到的機會可以肯定是比過去幾年更高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應該就是這一年最佳心情寫照,祝大家好運!

arrow
arrow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