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1256.jpg

由於去年暑假就已經安排好 6/29 去日本關西的家庭旅遊,所以 6/27 的裕融股東會心得至今才有空寫,還請大家見諒。

今年裕融的股東會還是老地方舉辦,不過舞台上三個座位卻出現新的老面孔--之前調去中國支援的發言人莊文凱先生再度回歸。其實我跟賢哥剛到會場時就見到這位老朋友,雙方事先便很有默契的把重點放在股東會後會上,所以整個股東會即便包括投票表決的程序,還是得以在廿分鐘內散會。不過會議中我倒是留意到坐在第一牌貴賓席最右邊的是獨立董事劉順仁先生,他的著作財報就像是一本故事書對我頗有啟發,要是早知道他有出席這場股東會,就帶著他的書來請他簽名啦~

17-07-09-01-23-25-508_deco.jpg

就跟往常一樣,很多裕融的小股東特地跑一趟就會了股東會後會,今年的場地還是照例在原股東會會場旁,只是從座位的擺放方式看來是又比往年更細膩了些,連小點心跟熱飲都有,頗有之前我參加其他公司法說會時見到的招待規格。但這些我都是在會後會結束後才注意到的,畢竟為了搶得好的錄音位置,我實在無暇他顧,即使看見點心飲料也只能心無旁騖。會議開始前大家早已選定舒適的位置,我趁機拍了一張合照,儘管照片中很多都是頗熟悉的老朋友,但因為沒有取得大家的同意,為了他們的隱私只好後製處理一下,處理得不好還請他們多多包涵。

整個會後會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雖是由莊協理一人獨撐大局,以他的歷練要回答我們大部分的問題絕對是遊刃有餘,其中提到「車車盟」這個資訊管道倒是我前所未聞,顯然公司在行銷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在此就順便貼上連結幫公司廣告一下。在此特別感謝同樣有參加股東會的朋友 Rebecca(正是照片中最右邊的美女,但基於保護其隱私大家無緣見到也別怨我,下次請親自參加股東會就有機會一睹其花容月貌),她特別花時間將莊協理的回覆整理成文字檔,在徵求過她的同意之後,這次的股東會提問就附上她的心血結晶,相信對於無暇自己整理的網友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的會後會比較可惜的是過去幾年都親自參加的許總經理因為要參加股東會後的後續會議所以沒有出席,我原先特別準備了一題一直很想知道答案但卻苦無合適人選可問的問題想請教他(請參考附件提問內容第十題),幸好莊協理有事先找人請益,在後續的答覆也還算詳細,只是許總畢竟在汽車這個產業有這麼多年的經驗,還是很想知道他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別看法,如果還能要五毛給一塊,回答更多相關的資訊,那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大大的收穫。

其實這問題跟裕融沒有直接相關性,但近來在網路上看到黃紹博先生對於國產車安全性以及國產車售價都有不少偏負面看法的言論跟相關文章發表,從他的文章論述不難看出來絕對是做過不少功課而非無的放矢,裕融雖然承作的業務並不限定在國產車,但集團終究還是以國產車的銷售為主,裕融又以日產跟納智捷兩個品牌為主力,若國產車的銷售不佳,恐怕覆巢之下也不會有完卵可尋。

國產車安全性問題的部分,近來最常被提到的是比照國外設立 NCAP 汽車安全檢驗機制或者是要求政府相關單位強制公開汽車撞擊試驗的結果。因為正好有個同學在知名網路汽車資訊媒體服務多年,就我所知他個人也常去海外試車寫相關報導文章,所以對於汽車這方面的瞭解應該算是專家等級。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就在不久前透過通訊軟體跟他請教了這方面的問題,聊天過程他也對於車價表示一些看法,以下稍微整理他的回覆跟大家分享:

你說安全是不是買車消費者最覺得關鍵的地方?我覺得是多花 15 萬的消費者讓自己多花 15 萬顯得是理性選擇所歸納出來的話術,或是進口品牌要彌平 15 萬元差價所包裝出來的話術。

消費者對安全的重視的確越來越高,可是 NCAP 評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我以為網路上對於 NCAP 的論述不盡合理與完整,像最近在吵撞擊測試的結果,政府本來說法是那些資訊是廠商付錢的所有權在廠商,但後來政府已經順應民意改口說要公布並加入分級。

網民說現在強制規定要撞的只有兩項,很弱… 應該要建立臺灣 T-NCAP 改撞 4 項,但其實法規強制要求要撞的項目一定是最基本的項目,也就是發生撞擊比例最高的項目,政府如今的計劃是強制公布每一輛有拿到合格證車輛的資訊,這已經是全球的創舉了!據我了解,歐美國家也沒有人公布所有車輛的撞擊結果,那將是非常大的一種躍進。

各國碰撞法規比較簡表.jpg
(請注意上圖關於各國公開與否的部分。
上圖引用自 U-CAR:法規碰撞結果不等於NCAP!ARTC車輛碰撞檢測之旅

就我所知道的 IIHS、Euro NCAP 的運作 比較像是基金式的。每年就是有那麼多預算就去買一些熱門新車來撞,撞的項目的確多一點,可是其實能夠撞的車種數量並沒那麼多。兩個模式如果都並行,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那就幾乎是實務上完美的狀況。可是那些主張 NCAP 的人,都對於政府開放現行法規撞擊結果的回應非常不屑,認為就是要用 NCAP 要撞很細,撞得車種少他們不介意;或說他們就是認為政府就應該要拿出很多錢來撞很多很多輛,我覺得理想性很高,但我不能理解說為什麼幾乎零成本就可以全面揭露每一車款,可能含蓋 80% 撞擊意外事故資訊的方案在他們眼中看來完全沒價值。可能因為我是工程背景而且又參與了一些公司的運作,我覺得政府的方式其實 CP 值超級高,對於買車的人參考價值很高。

如果說臺灣消費者現在取得的撞擊安全資訊只有 60 分,很便宜就可以做到每一輛車的 80 分;NCAP 變成很貴卻只能做到約 6 成、7 成車輛的 90 分。如果真的是以安全為出發點,先用低成本做出 100% 的 80 分,我覺得是很務實的選擇。

你說很訝異我前面對於價錢跟安全配備的論點,因為實務上有太多案例是消費者在網路上叫叫叫叫半天,車廠從善如流把配備加上去了,成本也只好反應在售價上,結果賣不出去!大家還是買本來沒有那些配備的車型。然後其實因為那 15 萬元去買進口車的消費者,會在售後維修以及二手車的折舊上多花很多的錢。

我覺得現階段就算國產車把安全規格加到頂了,其實也擋不了進口車的進擊。可是過兩三年後,等消費者養車的經驗多了就會發現進口車的養車成本是國產車的成本的 2 倍以上,消費者瞭解整個持有成本多很多之後市場才會反轉。

比較完整的說法是,就算現在國產車的安全規格都開到跟進口車都一樣了,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價值定位既定印象還在,在 CP 值的比較之下,進口品牌還是會較為吃香。可是這個比較的結果是只有考慮到購車成本,等大家進口車的使用經驗多了,以及持有成本的經驗之後,我覺得考量的結果還是會不同。

買車決策其實超級複雜,但也常常是超級簡單的。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是買一見鍾情的車,來問我的人常常說要聽我專業客觀的分析...可是往往他們買的就是當初最早勾動買車意念的那輛車。只要看對眼了,分析比較怎麼輸了... 都能找到解釋開脫的理由。

其實我這位同學也提到,由於新台幣走升加上歐元匯率從過去四十幾塊貶到如今三十幾塊,而國產車大多為日系品牌,原廠對於零件價格反而是較過去調漲,再加上囿於國內銷售量實在不大,國內廠商對於技術母廠並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如此一來一往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歐洲進口車的確有大拍賣的感覺,這點也不難從 Benz 最近一兩年每月銷售量的成長變化可以看出。對裕融來說接下來國內新車車市的發展的確不容樂觀,也幸好中國汽車金融順勢接棒讓公司未來的成長性還值得期待,今年至今為止不論股價跟獲利的表現都讓人耳目一新,相信身為裕融的股東都對此感到滿意才是。

本次股東會錄音以及提問內容請至此處下載,再次感謝 Rebecca 精心的整理以及我同學所提供的寶貴意見(但是為了不讓他感到困擾,就不指名道姓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裕融 股東會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