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T  是我因緣際會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的一位投顧界業內人士,雖然比我年輕,但氣質涵養卻頗超齡,是個很認真專注的人。因為在這一行已經有段時日,也有些心得感想想要跟網友分享,可能看我這部落格發文頻率太低都長蜘蛛網了,佛心來著藉我這個小地方來 PO 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方園地與他多交流,讓他更樂意把所見所聞跟大家分享。
 



一般外界會有的誤解,投資圈多是聰明錢  ( Smart Money ),勤奮而努力的分析人員,資訊領先的經理人,但我認為,可能不是如此。

結構性的問題非常複雜,或許可以從散戶投資人、投資顧問業談起。

--

古早時代 ( 1980 ),市場由散戶構成,分析師  或說研究員  ),擔任散戶的顧問。一般散戶的特性,是容易恐懼、貪婪、目光較短,且對公司基本面了解,非常有限。

原因不詳,可能的解釋是:大眾認為投資股票,像進賭場。這幾年聽中國分析師聊公司是「這張票、那張票」,反映出來的意識,頗有類似。)
 

面對這樣的客戶,顧問有幾件事要做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短線」投資機會。

但短線,怎麼可能有投資機會呢?
 

有。一個月能上漲  15% 的機會,是投資顧問經常提供的。

但一個月上漲  15%,一年可賺  400%。如果這是可能的,巴菲特在奮鬥什麼呢?

保守一點,如果一季漲  15%,一年是  74%,輕易打敗巴菲特。


幸而,客戶總是忘得快。

被騙久了,期望也慢慢降低但很奇怪,還是會問,有點像問神明那樣  )

再加上報告上,很多數字「看起來」專業,同時穿西裝打領帶,則作為一個「 賭場的陪玩人員、兼倒水員 」,雖然明牌不準,還是可以領高薪。

--

到了專業法人時代  也就是現代  ),投顧主要客戶,轉為法人,一切變得較不容易。但也沒這麼難。

很多顧問過往就有服務聰明大戶的經驗,道理大致相同。

此外,法人不見得比散戶好多少。
 

法人是很辛苦的。
 

法人的主要分類:自營、投信、人壽。

自營不用說,多數追求前述一個月漲  15% 的機會,是緣木求魚的一群。

投信很辛苦,績效排名要在前半,才會獲得散戶投資人青睞。有投資,才有管理費用可賺。

業界的標準是排名一定在前半,最好前  1/4,或前  10 名。

但,看看巴菲特曾經舉出,歷史上的十幾位投資大師。多數時間,大師是被大盤打敗的,少數時間大贏。

大師不行,小師何如?

 

偏偏投信經理人的生態,一年績效不好,很快被管理層給炒了。

是以經理人的最佳策略,通常是:冒大險,拼短線。

好的話可以風光一、兩年,賺了一票年終獎金,走人。

 

如此一批,換過一批,人才、經驗無法累積,基金績效起起伏伏,卻苦了投資人的荷包。

 

人壽,是我較不明白的部份,但就我接觸到的、會依賴外部顧問的壽險經理人,多半是短、中期投資部位。被炒魷魚的風險,跟投信不會差太多。

--

服務這些法人的投資顧問,其實和服務散戶,沒有太大差異,只是看起來更嚴謹  即:更多小數點、漂亮圖片、頁數多三到五倍的報告。如果是外資,外加英文和英式中文  ),裝扮也要更專業。

但仍然短線。

在這種生態裡,投顧研究員  分析師  的最佳策略,是西裝筆挺的娛樂人員了。

--

這是投資顧問,同樣的邏輯,其實適用投信研究員、經理人。

所以要在專業投資圈找到  Smart Money 和背後的判斷精準的投資人,我認為是相當困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