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華碩發佈消息,將減資 85%
減資後原持有華碩股票一千股的股東
變成轉持有 150 股新華碩及 404 股和碩的股票
結果 12/14  一開盤,市場馬上對這個決策給予無情的打擊
華碩股票隨即打入跌停
收盤時僅成交六千多張並且還高掛九萬多張的賣單

傳聞已久的華碩分割案終於出爐
只是從市場的反應可以看出大家有多驚訝
怎麼最後會是這樣的分割方式?
下圖取自 UBS 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出華碩的分割邏輯

華碩分割

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即便這樣減資後原股東並沒有領到現金
但是股東的權益基本上是沒有太大變動的(不考慮稅賦問題的情況下)
不過最大的癥結點在於這樣的減資方式
讓原來大部分華碩的股東手上原本是方便流通的整股(1000 股的倍數)
變成會有不足一千股的零股出現,而零股的流動性差很多
更何況,那 404 股和碩的股票還是未上市的,流動性當然就更差了
而外資法人更在意的是
如果真這樣分割,他們將被迫持有未上市的和碩股票
但現行法規並不允許他們持有未上市股票
換句話說就是逼得外資要不計代價出脫手上近四成華碩股票
龐大的賣壓勢必會讓他們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很顯然地,華碩正在做八年前宏碁切割出緯創時所做的事
但是當初宏碁是先成立緯創,接著一面詢問原股東入股意願
另一方面也向外尋求其他法人資金的加入
緯創一面增資一面向宏碁收購廠房設備,並接收所有跟製造有關的人員
當初宏碁的股東是可以選擇要不要入股緯創
而非像現在華碩股東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
這也不難想像為什麼華碩的股東會這麼氣急敗壞了

華碩為什麼不循當初宏碁的方式?
個人以為時空背景完全不同是主因
宏碁當初分割時,市場上的專業代工廠雖多
但是獨霸的角色並不突出,新加入者加入競爭行列要存活並不難
所以緯創還有機會獲得其他法人青睞而取得資金
如今要賣一家面對激烈競爭而且競爭力越來越懸殊的代工廠
加上老大哥鴻海都已經做好準備要介入筆電代工
和碩未來的路肯定是坎坷的
這樣的氛圍自然讓華碩很難找到願意接手的人
所以讓原來的股東來承接恐怕是不得不然的下下策

幾年前我曾經跟朋友討論過華碩
他認為華碩的研發實力強,產品線又廣,比宏碁值得投資
我當時則認為,華碩身兼品牌跟專業代工廠兩種身份
身為一個投資人,如果看好資訊品牌的威力
為什麼不投資全球知名度更廣
PC 及 NB市佔率都比華碩高的宏碁?
如果著眼於專業代工的潛力
儘管華碩也學鴻海不斷透過併購來拓展製造實力
但畢竟鴻海才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投資鴻海不是更為恰當?

我比較納悶的是,這幾年華碩接連巨師、銀豹、金鵝的計畫
難道真的天真以為宏碁當初所面臨品牌跟代工衝突的問題
自己絕對能夠很有技巧的閃避過去?
如今大環境挑戰更加嚴苛,代工客戶紛紛表態
沈重的製造包袱使得品牌無法高飛
華碩才正視不得不分割的窘境
對電子產業來說,八年的光陰畢竟不算短
八年前宏碁面對晦暗不明的前途,發展品牌的路走得戰戰兢兢
如今總算闖出一片天
八年後的今日,華碩才要學宏碁專心走自己的品牌路
儘管華碩靠著先前主機板及 NB 知名度,應該有些優勢
但是宏碁讓務實講求獲利的王振堂當家
更有頻頻在國際上豎立無數戰功的執行長蘭奇
施振榮完全放手當然更是功不可沒
那華碩有什麼?如果還是施崇棠,童子賢
雖然用老狗學不會新把戲來形容聰明好學的施崇棠絕對不恰當
但是華碩能否讓有新思維的人掌舵
恐怕才是未來新華碩能否開創新局的重大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