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看這本書是萬春推薦的
不過他推薦的是第一版
當初還特地跟他借來看
之後隔了不算短的時間
我一時又想到這本有趣的書
認為應該把它列入我的收藏才是
所以又去博客來訂購了一本
只是萬萬沒想到,買了一陣子
把書借給朋友好長一段時間之後
等到我把書拿回來想重新溫習時
竟然讓我在逛建宏書局時看到這個「全新第二版」
而我畢竟是從事電腦相關的工作
這種 IT 界慣用的「全新版」手法
對我來說還真是殺傷力十足
看到這個新版本應該有比較充實的內容
(看起來比較厚)
裡面又有不少前作所沒有的插圖
(就像 Vista 一樣,乍看之下總是很吸引人)
所以就免不了又買了這一本書
不知道我這樣的行為算不算是「正常的傻瓜」

言歸正傳
「傻瓜」的意思大概除了真正的傻瓜以外大家都知道
那為什麼又要補個「正常的」三個字呢?
因為只要是正常人就有很高的可能性成為書中所述的傻瓜
而第一次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很正常!
這位作者在我還沒敗讀過其大作之前並沒有聽聞
但是看了這位奚先生的資歷後
才發現他還真是來頭不小
竟然還能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致詞時提到他的研究貢獻
只能怪自己孤陋寡聞

這本書在看過序之後能不被吸引恐怕就已經不是正常人了
序言中提了兩個問題,分別引述如下: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面臨著很多風險:
開車安全的風險、空氣污染的風險、身體健康的風險……等等。
假設現在你和其他人一樣都面臨著這些風險,
除此以外,你還得了一種奇怪的疾病,這種病不痛不癢,
也沒有其他症狀,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會讓你在五年內突然死亡。
現在醫學界研製出一種新藥,經過嚴格的科學鑒定和實驗證明,
這種藥沒有任何副作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損傷,
吃了以後由這種病引起的五年中萬分之一的死亡可能會消除。
那麼請你想想,你是否願意花錢買這種藥呢?
如果願意,你最多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這種藥?
請把你願意出的最高價錢寫下來: 元。

寫完後,再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假設現在你和其他人一樣面臨著生活中的各類風險,
但你的身體很健康。現在醫學界研製出了一種新藥,
醫藥公司想找一些人來測試這種藥品。
經過嚴格的科學鑒定和實驗證明,
這種藥沒有任何副作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損傷,
只是一旦服用了這種藥,
在五年中你有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突然死亡。
現在請你想一想,你是否願意服用這種藥?
醫藥公司要付多少錢給你,
你才願意服用這種藥?請把答案寫下來: 元。

這兩道題目的答案你各是回答多少呢?
我們對此做過大量的實驗和問卷,
發現人們普遍在第二種情況下要求取得的金額,
要遠遠高於第一種情況下願意支付的金額。
這是不是和你的答案差不多?
也許你覺得這樣的答案是合情合理的,
但仔細想想,人們的這種決策卻是互相矛盾的。
其實這兩道問題講述的是同一種情況,
都是金錢和健康的交易。
第一種情況下你可以用金錢換得健康,
你實際上也在考慮願意花多少錢消除五年裡萬分之一的死亡可能,
買回自己的健康;
第二種情況是你可以減少一點健康來換取多一點的金錢,
你考慮的是要求得到多少補償才肯出賣自己的健康,
招來五年裡萬分之一的死亡可能。
兩者都是五年中萬分之一的死亡率和金錢的權衡,
是完全等價的問題。
既然完全等價,
那麼從客觀上而言,人們的回答應該也是沒有區別的。
那為什麼兩種情況會給你和絕大多數人都帶來不同的感覺,
而使你們做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呢?
這正是本書要向你揭開的謎底。

奚教授所闡述的算是一個比較新興的學科:「行為決策學」
而這本書透過奚教授所舉的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決策範例
一一破解正常的傻瓜沒看到的決策盲點
並透過獨創的「換位法」教讀者如何脫離正常傻瓜的行列
整本書由於奚教授詼諧幽默的敘述方式
讀起來並沒有教課書那樣讓人昏昏欲睡的催眠威力
相反的
在作過一組組呈對比的問題後
經常有當頭棒喝的頓悟出現
讓人欲罷不能地想把整本書一口氣看完

為什麼賭徒總是沒有錢呢?
為什麼我們常常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真正需要的卻不敢買呢?
為什麼很多人投資股票總是套牢呢?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總認為自己開車技術高於一般水準呢?
為什麼有錢人總是越來越奢侈呢?
為什麼對於「得」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煮熟的鴨子飛了
但是對於「失」卻常常會有股莫名的勇氣想賭一把來嘗試避免呢?
除了上述問題的解答之外
奚教授還提醒我們別忽視機會成本
還有教我們透過定錨調整偏誤來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
也破除我們對於機率的迷思
以及怎麼才能用同樣的錢買到更物超所值的物品
而最後還將上述提到的各種概念
轉化成我們日常生活中送禮給親友、賞罰部署的技巧
絕對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

本書標榜能幫助讀者更理性的決策
因此對於一般的投資決策
我們也很容易在書中找到暮鼓晨鐘般的點撥
像是很多人會把各種投資績效分開條列
對於賺錢的部分感到很開心
而賠錢的部分則是選擇性忽略
這正是心理帳戶作祟
理論上這些投資終究都是自己決定的
應全部視為一個整體才對

另外投資人也很容易把焦點放在與自己投資理念一致的消息或數據
以加強自己的決策信心,這原本是
無可厚非
但是對於與自己投資理念不一致或相衝突的事實
卻往往視而不見
這實在稱不上是理性投資人
還有對於沈沒成本總難以忘懷也是一般投資人常見的情況
對於幾項投資花了很多心血投入研究之後
眼見整個環境已經丕變
投資標的也早就成為昨日黃花
很多人卻仍然為自己過去所下的苦功無法釋懷
更常因而招致一些明明可以避免的損失

不能否認地
人性絕對是有缺陷的
我們不可能像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中的史巴克那樣絕對理性
那是外星人才辦得到的
但是透過本書一點一滴的提醒
我們也許可以比較不那麼正常
進而可以多做出一些比較明智的抉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